返回

第425章:乱战(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25章:乱战(二合一) (第3/3页)

洲太过遥远,

    有夏化夷狄的风险,如果自己都抛弃了那片土地,那先贤的努力,岂不是要前功尽弃?

    怀抱着如此志向,

    苏广利用皇帝恩赐的金银,在长安四处采买起来,希望筹集足够的物资,好携带去殷洲。

    不过,

    这并非一时可以处理好的。

    新的渡海大船还在建造,

    何博也还没有为苏广准备好足够的,来自于旧大陆的“礼物”,让他带去新世界。

    ……

    “黑麦耐寒,肯定要打包上!”

    “甜菜好吃也耐寒,加入名单!”

    “僵尸克星豌豆?这怎么可以放过呢!”

    秦国,

    何博絮絮叨叨着,用手中的纸笔,记下一个又一个作物的名字。

    而这些,

    都是产于域外,此时在中原还不是很好收集的农物。

    在何博的记忆里,

    苏广到达的殷洲地区,是比较寒冷的。

    即便有高大山脉在侧,能对北边吹来的巨大寒潮进行一定的阻隔,使其不至于像位于中间大平原的部族一样,面临着每年都有可能被迫刷新,重开一档的问题,

    但那山脉终究是呈南北走向的,没办法像秦岭那样,能稳定长久的,保护自己怀中繁衍的生灵。

    好在附近海洋漂来的洋流,让其地气候有类地中海沿岸。

    虽没有中原富饶和四季分明,可有罗马“珠玉在前”,其未来发展,还是可以规划一二的。

    所以,

    何博帮苏广准备的礼物,有很多便是来自于罗马的特产。

    “等收集好了这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选育,改良一下它们的性症,让它们能更适应北殷洲的水土。”

    他把拉好清单的交给秦国这边的鬼吏,并对他们如此嘱咐道。

    旁边的嬴辟疆见了,生出了些阴暗的嫉妒。

    他带着酸涩的语气说:

    “这般精心的准备,你从未为我做过!”

    “我不是把地图给你看过了吗?”

    “不然的话,你真以为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到西海,找到落脚之地的吗?”

    嬴辟疆哼了一声,“一份地图,几个瓶子,哪里比得上您到处托人找集这些农物所花费的心力呢!”

    “想当年我带着族人开拓西海,可吃了不少苦头,遭受了无数打击,才得以重建起了国家!”

    扶苏听了这话,愧疚的发出一声叹息,想要开口安慰自己的老儿子。

    结果何博打断了他。

    只见鬼神皱着眉头说,“你一个掉光了牙齿,一点也没有少年时青涩好看的老鬼,能不能别装出这般模样来恶心我呢?”

    如果嬴辟疆还是当年那稚气未脱的小孩儿样子,何博还能对其生出几分怜惜来。

    可他已经是秦太祖了!

    何博才不接受一个老头的争宠呢!

    “若是因为怀抱对秦国未来的忧虑,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话,那可以跟你祖父交流一下嘴硬的艺术。”

    “实在不行,也可以寻找父母的安慰!”

    “来骚扰我干嘛?”

    在跨越万里的汉军,走到西域,正向着河中进发的时候,

    秦国的东疆,也发生了一次颇为剧烈的迁移——

    受封在那片穷山恶水之地的秦国诸侯,在听闻夏国内乱的消息后,便举起“诸夏亲昵”的大旗,

    在没有汇报给皇帝的情况下,他直接率军沿着漫长的兴山山脉,一路挺入了夏国。

    路上,

    那位出身宗室的诸侯还信誓旦旦的说道:

    “我与赵氏,乃是同祖共源,多次盟誓友好!”

    “现在夏国发生了这样的危难,我岂能坐视不管!”

    “可惜,我到底是来迟了一步,让月氏人脚踏了夏国的西京,倾覆了夏国的社稷!”

    眺望着远方的夏国,

    嬴姓诸侯情绪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仿佛是在哀悼秦夏过去的情谊。

    虽然在他口中,

    那位还在寺庙当比丘的皇帝已经变成了个绝对的死人,

    那仍然在抵抗月氏人的东夏仿佛从未出现过,

    先前阻拦夏国求援书信送去安都城的人,更不是自己……

    但他都为夏国流泪了!

    这份感情怎么可能不真挚呢?

    他的臣子也为之心折倾佩。

    “大王为他国而兴义兵,还宁愿承负皇帝责怪的风险,这实在是让人感动!”

    “想来夏人听说了大王的高风亮节,一定会涕泪俱下,请求大王助其重塑河山的。”

    “到那时,夏国的先君必然也会感念这份恩情,将天命降下,转赠给大王您啊!”

    诸侯神色一正,“我为诸夏行仁义之事,怎么可能贪图同宗的土地呢!”

    “你这个家伙,竟污蔑我的清白,暂且扣你三月的禄米,以示惩戒!”

    臣子当即反思了自己的罪过,然后又是一阵吹嘘,赞颂诸侯的仁慈。

    只有听说这件事的秦朝皇帝和赢辟疆,脸色不是很美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