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分店开业(4K免费) (第2/3页)
台风是岭南地区最常见的天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打击很大,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关于鸿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他先前已经在公司大会上说过,私下也不止跟李启光聊过一次两次,只要循序渐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这等规模的企业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要给点耐心。
只要整体稳中向好就行。
又聊了不少具体工作,才从李启光办公室出来。
陈景乐叫上黄浩张智勇二人:“走走走,又有活干了!”
“乐哥,今天怎么安排?”张智勇急忙问。
陈景乐大步往外走:“老规矩,先下乡兜兜转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好嘞!”二人连忙跟上。
怎么说呢,跟着这样的领导,辛苦是辛苦了点,但人家钱给够啊,而且人家是真做事,自个儿也能学到东西。
这样的生活,感觉比干坐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一个满打满算四千块钱,更有希望、更有盼头。
……
和上两个月的荔枝一样,今年两广的龙眼,同样丰收。
摘得早还好,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摘得晚就不好说了。
最惨的是火龙果,今年上市即烂市,摘多早都没用,街边摆摊都10块钱10斤,而且还是精品大果。
次果更不用说,直接推路边沟里倒掉,即便三轮车斗满满一车,卖完都不见得够买两包肥料。
不由得让人想到卖炭翁的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种情况下,陈景乐先前提议弄的各种农产品初级加工厂,就有用武之地了。
原先荔枝上市那会儿,完工的厂房还不多,现在可开工的生产线越来越多。
像龙眼,可以加工成龙眼干,无论是做药材还是煲汤材料亦或者当零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火龙果可以做成火龙果果冻、火龙果果汁原浆等等。
相对来说精加工方向没有龙眼那么多,效益没有那么高,但至少不会全部烂在地里。
至于学人家做什么火龙果炒土豆丝这种黑暗料理,就不必了。
别糟蹋食物。
陈景乐更关注的是农村产业结构问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公司旗下各种产业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才是关键。
思来想去:“还得继续建厂!”
鸿启旗下可深加工的产品太多了,现在的生产线依旧不能满足公司内部需要,何况还会对外进行收购。
但厂子又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得考虑各种因素。
好在鸿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不少经验,除陈景乐自身写的考察报告外,回头再请专家过来帮忙考察设计,最终再决定能不能建、要不要建。
后续扩大涉及至乡村基层各个农产品领域是肯定的。
还是那句话,和农村农民农业深度绑定,上面需要乡村企业做什么,鸿启就做什么。
路就不可能越走越窄。
正因如此,这几个月来建厂的事情,是一帆风顺,一路绿灯。很多乡镇地方一听是鸿启要来盖厂,简直不要太热情。
因为盖好的厂房,最受益的是当地村民。
农产品可以直接卖给工厂,手脚利落的到厂里做工,工资不比城里的低,钱多事少离家近,三样几乎全占,这还不好吗?
很多从大城市失业回来的青壮劳力,进了鸿启的厂子才知道,原来老家乡下也有这种正规企业。
搞得现在想进鸿启产品加工厂的人越来越多,门槛比原来高了不知多少倍。
饶是如此,每个工厂盖好后,前来应聘的人都络绎不绝。
甚至刚开始盖呢,就有人三天两天来打听什么时候开始招人。
所谓乡村全面振兴,不相信的人会说这是口号,但乡村这些年的变化,是实打实的。
唯物主义者要实事求是。
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
……
一整个白天,陈景乐都在乡下四处跑。
直至太阳即将落山,才驱车回城。
刚下高速,陈景乐心念一动,车子拐向一中那边。
此时一中附近的晨光文具店对面,一家店铺正在重新装修。
这就是他给二叔家安排的卤肉饭分店。
陈景乐走进店里:“二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