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刘视频撩骚,中国科幻理想 (第2/3页)
农家乐。
在怀柔这个地界要论吃鱼,当然是吃虹鳟鱼。
从1983年开始,为了在北平周边区域搞“共同富裕”,怀柔当地政府和水产研究所合建了首个虹鳟鱼养殖场。
虹鳟鱼商业价值很高,肉质颜色和彼时还是“奢侈品”的三文鱼很像。
只是一个是海鱼,一个是淡水鱼。
剧组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地涌进藏在山脚下的独门独院,院子里搭着竹棚,摆了几十张木桌,足够容纳整个剧组。
桌前已经摆好了虹鳟鱼三吃——
生鱼片薄如蝉翼,垮炖鱼头咕嘟冒泡,炭烤鱼排滋滋作响。
外间的大桌上,场务和灯光组的小伙子们早就撸起袖子开动,筷子勺子叮当乱响,有人嚷嚷着“鱼汤泡饼再来一份”,也有人举着啤酒瓶吆喝“敬路导一杯”。
老板显然见惯了这种阵仗,麻利地指挥伙计们把几张长桌拼在一起,又搬来各类白酒饮料,今天算是被包了场了。
夜色渐浓,山风带着湖水的湿气吹过来,棚顶挂着的红灯笼摇摇晃晃,映得人脸上光影斑驳。
路老板站在院子中间举杯,声音洪亮:“首先要感谢大家,在我缺席的时候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这段时间要感谢赵飞和所有人的努力,拍出来的片段我看了,都很不错。”
他转向郭帆就座的其中两桌:“特别是把绿幕当战场,拿数据当弹药的负责特效的同志们,每天都要熬夜到很晚做出效果来,供导演组安排和调整第二天的拍摄任务,辛苦了。”
“不辛苦!”、“应该的!”
在场的这一百多号员工,都是这五六年里拉起来的老队伍、老人了,瞬间响应如潮。
这里面有真心应答的,也有逢场作戏的,但叫人无法否认的是,这位从青年导演逐渐走向中年导演的艺术家,从来都能提供给大家饱满的情绪价值。
这种情绪价值包括了薪资待遇、队伍内部的和谐尊重,以及路宽本人的人格魅力。
就像他现在酒后的号召和鼓励:
“郭帆从‘敌营’带回来的《阿凡达》的消息你们也知道了,一些零散的片段你们也看到了。”
“卡梅隆用十二年的技术储备,给我们展示了好莱坞工业体系下诞生的潘多拉星球。那些会发光的植物、悬浮的山脉、造型奇特的纳美人,不久后将毫无疑问地席卷全球。”
“也正是这样的压迫感,才彰显了我们逆流而上做《球状闪电》的信心和勇气。”
棚下的嘈杂声渐渐消失,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火星的噼啪声。
路宽的手臂在空气中没有规则地挥动:“同志们,我们在技术上的落后是无法否认的,但奋起直追的同时,请大家对我们的文化保持充分的自信!”
“《阿凡达》在讲什么?它在讲一个披着环保外衣的殖民故事——地球人掠夺矿石、纳美人守护家园,最后靠‘圣母显灵’实现逆转。这套叙事的内核,依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变种,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救赎。”
“我们改编后的《球闪》又在讲什么?”
“我们在讲中国人的‘择善固执’。”路老板的话语掷地有声,听得众人心潮澎湃:“陈博士用一生去解开未解之谜,张彬在西伯利亚的冰原耗尽青春,林云为国捐躯启动宏聚变。”
“他们都在践行《中庸》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我们也在讲中国人的‘君子慎独’。”他的声音穿透小院:“球状闪电的量子态是什么?是无人观测时的混沌自由,也是有人观测时的坍缩定论,这个观察者的概念不就是慎独的君子吗?”
“西方科幻强调个体的救世主,但我们有陈博士的执念、林云的牺牲、丁仪的超脱,他们都是有很多缺点的中国式的凡人,但正是这样的凡人薪火相传,才撞破了科学和战争的铁幕!让量子玫瑰在蓝光中绽放。”
小院外隐约传来雁栖湖的浪声,烤鱼的炭火也偶尔爆出一串火星,映得演讲者眉骨下的阴影愈发深邃。
路宽看着陷入沉思的众人笑道:“大道理讲完了,最后跟大家借花献佛地讲一句话,这句话是我特意让编剧写到剧本里的。”
“这是陈光父亲意外化为灰烬前和儿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是做了爸爸以后、我将来想告诉我的孩子的一句话——”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前世今生都迷上了电影的男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去往张晓龙和庄旭的包间,留下“群情汹汹”的叫好和喝彩、口哨声!
这帮跟久了路老板的老人就好这个调调!
电影是工作,也是艺术。
这帮“电影工匠”们经年累月在绿幕前熬红的眼睛、凌晨三点的渲染农场、反复推翻重做的特效镜头,需要这种偶尔的鸡血和精神氮泵。
问界培养出的这帮影视制作和特效领域的人才,不是没有其他诸如乐视文化的剧组开出更高的薪水挖人、撬墙角。
但响应者寥寥。
工资单上的数字固然令人欣喜,但更需要有人能说破这份苦役背后的浪漫。
那些被数据流淹没的执着,那些被票房焦虑掩盖的热爱,在他口中都成了“迷上什么东西“的纯粹。
剧组上下除了各部门的老大和核心技术骨干外,其实人员流动性是很高的,圈子里拍一部电影、拉一支队伍,拍完解散下次再找是常态。
现在在场的一百多号人几乎都在其他剧组干过,因为业务出色或者圈内人内推介绍来到问界。
每一行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在大家的共识中,最累的就是问界,无论是加班强度、业务要求、严格程度……
即便问界的工资是业界最高之一,但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并不是打工人追求性价比的第一选择。
但这里有尊重,有理想,有信念,有荣誉。
在别处,他们也许都是中国电影未来即将破百亿大盘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但在这里,他们也可以是某一个人物、一段剧情、一分钟特效的造物主。
……
包间里的张晓龙刚刚也听到了路老板最后的那句话,看着他面色微红地进屋坐下,主动举杯道:
“路总……不,路导,我得敬你刚刚那句话。”张晓龙叹服道:“一直以来你给大家留下的形象都很复杂。”
“我之前认为你是像马总一样的企业家,企业家言利是再正当不过的事。”
“但你身上总是充斥着一种叫人敬佩的理想主义精神,这在众多中国企业家里就很少看得到了。”
路老板听得哈哈大笑,也是最近喜得龙子龙女开心,直接跟他干了一大杯。
老实人的马屁总是这么自然而然地流露,却比“幸进之徒”的舌灿莲花说服力和精神按摩感要强太多!
赛博妲己:???
“我认为张经理和我其实是一类人,你在产品经理里面,应该也是个‘白日梦想家’吧?”
张晓龙摆摆手:“谈不上,跟路导这样的艺术家是没办法相比的,我们要市侩、功利和实用主义得多。”
他顿了顿,也不无感慨道:“但每次看到用户因为一个功能的设计感到惊喜,或者看到自己手里诞生的简约而不简单的产品,那种成就感和路导你拍出一个满意的镜头应该雷同。”
“说得好,你们俩再干一杯吧。”庄旭怂恿。
“老庄你别躲酒啊,一起来!”张晓龙跟他就比较熟悉了,笑着拍了拍这位不远千里去羊城挖人的问界副总裁。
三人吃喝了一阵,三个工作狂也破天荒地也没有聊什么工作,只是像哥们儿兄弟一样天南海北地胡吹一气。
路老板也对张晓龙这个今年刚刚40的产品经理有些更多认知——
湘省农村家庭出身,从小性格怯懦、不善交际,总是自己坐在阁楼看书。
初二因体弱多病开始习武,练习太极拳、咏春等多门功夫,喝多了酒还吹嘘自己曾击退三名抢劫青年,非要演示“精刚指”“迷影腿”等自创招式。
还有人尽皆知的,他当年坚决拒绝Foxmail商业化的业界轶事,都在酒桌上引以为笑谈。
酒过三巡,张晓龙终于忍不住问起自己有关微信的问题。
他很想知道,这款产品未来在问界内部的战略方向上,会是什么样的定位?
和微博、视频、商城一样?
这决定了他初步的开发思路和构想。
路老板放下酒杯,沉吟了几秒,想象要怎么跟他叙述未来的巨幅长卷。
“你现在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很清晰了,这么说吧——”
“未来的问界控股,以智界为代表的微博、视频,和早就独立出来的商城业务,都会分拆上市,但微信不会。”
路宽正色道:“微信会隶属问界控股主体公司,不接受任何融资和投资,保持绝对的股权独立性和封闭性。”
张晓龙面色讶异,默默地喝了口酒。
他沉声道:“这一个月我想了很多,关于微信在问界的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作用。”
“我也在相当程度上能够理解,路总你和庄总这么抬爱,把这个项目交给我的用意。”
“微信对于未来的问界而言,不是微博、QQ的复制品,也不是简单的聊天工具,它应当成为问界所有业务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中枢’,用社交关系链把分散的板块缝合成活体!”
路老板和庄旭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见激赏之意。
“继续说。”
张晓龙的面色在酒精作用下愈发红润:“首先定调,微信会是熟人社交、移动社交。”
“第一就是流量中枢作用,微博其实是一种广场式的舆论场,微信就是毛细血管式的渗透方式,通过一卡一号的方式占据每台移动终端。”
“第二是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支付通发展状况极佳,未来只要把支付通植入微信,就是每个问界用户的移动支付最后一站,这是闭环。”
“第三是数据资产的沉淀,微博抓兴趣图谱,微信抓关系图谱。两者数据融合后,我们能比阿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