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版,翻译,出海 (第3/3页)
可货车该去哪里找呢?
迷茫的胡德禄看到回自贡方向的客车,而且客车的行李舱非常大。
趁着乘客都上去了,无人注意,胡德禄偷偷打开行李舱钻了进去。
而这一幕被旁边去雅安的客车上的一名乘客看到了。
他是《成都晚报》的记者,本来该上午去的,但因为看电影耽误了。
看到这一幕就知道是逃票的,正义感爆棚的记者当即下了车,把自己看到的一幕告诉了旁边那辆车的司机。
当司机和乘客把逃票者从行李舱揪出来后,发现对方只是一个小孩子。
可是小孩子也不能逃票啊。
“对不起叔叔,这是我身上所有钱了,我知道不够,但我必须去自贡,我要回去见妈妈!”
记者问:“你妈妈怎么了?”
“她病了。”
“那你怎么不在家里?”
“我爸妈离婚了,我跟我爸。”
记者寻思,这剧情跟自己上午看到的电影剧情怎么这么像啊。
“你妈是什么病?”记者又问。
胡德禄犹豫片刻后道:“是,是疯病。”
靠,更像了!这该不会就是现实中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吧!
记者感觉自己可能遇到更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了,他对司机道:“师傅,他的票钱我来出,另外再来一张,我陪他走一趟!”
“叔叔你是干什么的啊?”胡德禄不解地问。
“我啊,我是一名光荣的记者!”
~
魏明和龚樰到华侨公寓拿了两套精装版,雪姐一套霖姐一套,又请雪姐欣赏了一番他最近这段时间收集的绘画作品。
正看着,电话响了,是文化部的,让他明天去找一趟夏衍夏老。
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原稿的事,魏明跟夏老成了忘年交,难道他也想要自己的签名?
魏明应了下来,雪姐见天色已晚,担心小红回来,于是催他回团结湖。
“成。”
而到了团结湖,小梅就在楼上冲他们招手。
两人又一起上楼做客,梅妈妈看到这两人一起过来,明显一愣,魏明跟荷花?
不是,跟龚樰!
不给梅妈妈八卦的机会,梅文化把之前他们看电影时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这会儿云云正在床上躺着呢。
魏明担心道:“云云没事吧?”
云云笑着:“医生说宝宝在里面待不住了,不过现在还不是出来的时候。”
梅文化又道:“大哥你留下来吃个饭吧,我妈都做好了,尝尝他的手艺。”
“对对对,”梅妈妈终于抓住了机会,问魏明道,“小魏啊,你和龚樰同志是?”
“哦,他送我回来,我暂时住在这里的一个朋友家里。”龚樰对她解释。
龚樰不承认两人的恋爱关系,梅妈妈也是有眼力的,也就没再问,转而跟他们聊起了电影,现在想想那股劲儿还没散呢。
“我也是文艺工作者,我把话撂这了,这部电影绝对能红遍大江南北,龚樰同志明年肯定拿百花奖。”
龚樰忙谦虚两句,表示朱霖同志也很有希望的。
听到她提起朱霖,梅文化和许云云对视一眼,感觉有点刺激啊。
而因为梅妈妈在楼上盯着,魏明和龚樰只能分道扬镳,一个上楼,一个回家。
第二天关于《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新闻就已经见诸报端了。
《燕京晚报》的新闻最夺人眼球“《妈妈再爱我一次》看哭孕妇,导致早产!”
还有一家报纸报道了大观楼影院提醒观众观影带手绢的操作。
也有直接评价电影的,有评价高者用了“感天动地”四个字。
而除了电影院爆满,音像制品店也是客似云来,听到公放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插曲后全都二话不说买买买,买完回家一放,想起了电影画面又接着哭。
有些观众自己哭的贼惨不过瘾,还哄骗身边人。
“这部电影可好看了,我心中的年度最佳,你就去看吧,错不了!”但压根儿不提观影过程中哭的有多惨多狼狈。
作为创造这个故事的人,魏明出门的时候就被不少邻居问候了。
“写得这么催泪,你是要我们老命啊!”
魏明就当他们是在夸自己了,哈哈一笑而过,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文化部,找夏副部长。
夏老第一句就是:“昨天我也看了你那部《妈妈再爱我一次》。”
魏明以为夏老也被电影弄哭了,要找自己算账呢。
然而并不是,他单纯地夸了几句好电影,然后就转移了话题。
“听说过几天你也要去法兰克福书展,正好跟你聊聊。”
魏明这才恍然,差点忘了,现在版权局在文化部下面,自己的出海还真归他管。
虽然中国还没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但法兰克福书展却是参加的,早在50年代就参加了,后来因为台湾也参加,中国就抗议退出了,前些年在法兰克福的积极邀请和调和下,大陆和台湾总算各退一步,中国也重返了法兰克福书展大舞台。
只不过这些年引进的书多,推广出去的书少,图书市场我国一直逆差。
“去年也曾把你的作品带到法兰克福,不过无人问津,今年应该不会了,因为今年我们准备直接用y的名义推广你的作品。”老头笑嘻嘻道。
“夏老你放心,我肯定卖力吆喝。”能卖出版权,不仅能扩散魏明和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也能赚外汇啊。
夏老道:“你是这次西德之行唯一的作家,我们参加书展通常不带作家,不过你是英国出版社邀请的嘛,但也要跟我们的队伍一起行动,等会儿让小刘带你认识一下这次出国的团队。”
外面的秘书一直在候命。
魏明点点头。
另外夏老还有一个好消息,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套精装图书:“外文出版社准备把你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翻译成英文了。”
“哎哟,这可是个大工程。”魏明感慨了一句,毕竟将近70万字,人物众多,还都是敏感人物。
“所以这次找来了外文出版社的金字招牌,杨宪益和戴乃迭,你小子有福了!”
……
(今天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