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4章 投笔从戎赴东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784章 投笔从戎赴东海 (第1/3页)

    “我的儿……”老母眼圈泛红,“这才安稳几日?这院子才捂热呼,东海那地方,刀兵无眼,海匪凶狠……”

    她没说下去,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

    刘氏沉默片刻,拉着小儿的手紧了紧,才低声道,声音带着一丝喑哑与不解:“玉若公主掌着皇城重建,体恤我等低阶官吏清贫,费尽心力才拨下这百十间小院。”

    “让我们这些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人,也能在皇城屋檐下,有个遮风挡雨、安顿妻儿的地方。”

    “这日子……刚摸着点儿安稳的边,你……怎么就要往那风口浪尖上钻?”

    她的目光,扫过女儿未写完的描红,掠过角落晾晒的丈夫洗得发白的官袍,最终停在院墙外那片属于皇城的天空。

    安稳,来之不易。

    王平看着妻子眼中的忧惧与不舍,看着母亲欲落的泪,看着老父沉默的脸,胸膛却挺直了几分。

    他走到窗边,与女儿并肩,指着远处那灯火辉煌、威严肃穆的皇城轮廓,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从未有过的坚定:

    “爹,娘,惠娘,正是有了这个小院,有了这块在皇城落下的根,我才更要去东海!”

    他看向愕然的家人,继续道:“从前我们在外城赁住,逼仄阴暗,爹娘多病,惠娘日夜操劳,孩子连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我每每下值归家,心中总是憋闷。”

    “那时候,皇城对我们这些小吏来说,就是天上的仙宫!做梦也不敢想能住在内三城!”

    “是陛下圣明,是玉若公主慧心仁德,是青阳侯……”他说到张远时,眼中闪过一丝热切,“是他们不惜得罪勋贵世家,推动重建,把那些豪族大宅拆了,建起这万千小院,才让我们这样的小吏、寒门,也能在皇城之中挺直腰板做人!”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这院子不仅是砖瓦,它给了我安身立命的底气!”

    “它告诉我,这大秦不会忘了给踏实做事的小民一个活路!”

    “如今,镇海卫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我王平,一介微末书吏,不通武功上不了阵,但管钱粮、理文书,跑腿联络正是本职。”

    “守着这个小院,心里安稳了,可这安稳背后,是无数将士在边海浴血搏杀,是朝廷顶着天大压力在支撑!我不能只守着这点安稳沾沾自喜。”

    他看向儿子懵懂的眼睛,又看向女儿稚嫩的脸庞:“孩子们在这皇城的小院里长大,将来总要有前程。”

    “我去了东海,拼上这一程,既是报这皇城安身之恩,也是为孩子们搏个前程!若能在镇海军中立足,或许将来,他们能站在比我们更高的地方看这皇城,看这大秦!”

    老父王老栓浑浊的目光在王平激越的脸上停留良久,手中的核桃重新捻动起来,最终化成长长一叹,随即又重重地点头,声音沉稳有力:“去吧,平儿!说得好!这皇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这煌煌大秦,也非一日之功!”

    “是要无数如你我般的小人物踏实付出,一步一个脚印筑起来的!爹娘身体还硬朗,惠娘持家有道,你在外面……放手去干,莫要有后顾之忧!家里这盏灯,给你留着!”

    刘氏抹了把眼角,红着眼眶走到王平身边,没说话,只默默地将一件浆洗得干干净净的厚实棉袍迭好,塞进他臂弯里。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王平这个小院子里的决断与托付,如同投入静湖的一颗石子。

    很快,“礼部小吏王平为报皇城安家之恩,投身东海镇海卫”的故事,像长了翅膀般传开。

    这平凡而炽热的抉择,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热血的地方。

    它不再是权贵豪门的盛宴,而是每一个挣扎求存、又渴望有所作为的普通人,对这个“新大秦”最深沉的认同与回馈!

    几乎是同时,这股熊熊燃烧的平民报国之心被瞬间点燃,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喷涌而出。

    数十位以太学监生、礼部年轻官员、皇城书院热血学子为主体的青年才俊,竟联名上奏!

    他们言辞恳切,引经据典,却只有一个简单而铿锵的要求:

    “请准东行!不求高官厚禄,愿以胸中所学,文墨之道,襄助镇海军,教化海疆,抚慰军民,为大秦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