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黑云压城 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九章 黑云压城 三 (第2/3页)

林老大底气不足,只好托病,请井上派的高人井上因硕代替自己迎接挑战。时间定为今年十一月。

    秀伯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对于战胜强大的井上因硕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因此浪迹江湖,想寻求境界上的突破。他在长崎旅行时,听海商说,中国有个棋圣,名叫黄龙士,足足有十三段的棋力。不由得心驰神往,想来中国拜会这位棋圣,以期使自己的棋艺有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长崎奉行〔当时的日本海关官位的名称〕的牵线搭桥,秀伯以商人的身份登上焦春的货船,漂洋过海,如愿以偿来到中国。焦春懂得季风,却不懂围棋。他带着秀伯来到杭州,一打听,黄龙士已经故去五十多年了。失望之余再一打听,当今棋圣是范西屏。可是,范西屏飘渺无踪,根本无处寻觅。绝望之余,又一打听,当今棋待诏祝子山在北京做官。

    秀伯不知道棋待诏是什么,人家给他解释,棋待诏相当于日本名人御所的名人,那是天下最强的高手。

    秀伯对祝待诏如猿拜月,心向往之,便肯求焦春带他去北京拜见祝子山大人。

    焦春为了巴结日本海关,特意悬赏三千两白银,为秀伯征募对手。

    秀伯从杭州一路杀来,越走越失望。他承认中国棋手杀法强悍,但他没法借鉴效仿。他不可能把中国的座子棋搬到江户的御城棋上去。而他使用日本规则,根本就没遇上对手,不值得他去学习。

    日本的围棋,虽然早就废除了座子制和还棋头,但他的进化之路依然坎坷崎岖。和中国棋手一样,他们早期也热衷于搏杀乱战。

    中国古棋发展到黄龙士的时代,高手们走出乱战的局限,开始有了全局观念,其中以黄龙士的成就最高。之后又有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人的不断追求探索。但这仅仅是个别顶尖高手的个人领悟,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体系。一旦这些天赋异禀的高手身故,棋艺就会形成断档,后人再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这和棋手靠秘技谋生的生存环境有关,或许,也和座子棋本身的缺陷有关。

    和黄龙士同一时期,日本出现了一位划时代的棋艺大师,本因坊道策。同样的,他也领悟到大局观念,不再靠盲目的搏杀争胜负。他革命性的发明了“手割”,也就是子效分析,为推动围棋艺术的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

    中国古棋的提高和发展,靠的是个别顶尖棋手的开拓和推动。而日本围棋数百年香火旺盛,靠的是四大门派师徒传承,绵绵不绝,一代一代的积累。最终在近代赶超中国,并且把中国棋手远远甩在后面。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棋手,靠的是天赋和个人努力,才能成为高手;日本靠的是整体力量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普通人也能训练成为高手。

    当然,在秀伯这个时期,道策的大局观和子效分析才刚刚有了雏形,并没有完全成熟,对棋艺的提升效果还不显著。

    秀伯已经看透了中国棋手的底细,只是一味好强斗狠,对子效的理解也仅是强或是不强,完全没有大或小,轻与重的概念。

    他今晚忍住厌倦,肯陪华安安下棋,是顾及祝待诏的面子。

    但是,他哪里想得到,面前的这个对手,才是他的天然克星。

    他和他的师傅以及师傅的师傅,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攀登棋艺高山的起点,而华安安,已经走过三百年历程,处于高山的半山腰。

    无论是布局、定式、局部变化,他所掌握的知识,全部处在华安安的火力射程之内。如果说中国古棋的强悍格斗法对华安安还有所抑制的话,他和华安安处于同一个知识体系内,别说反抗,连逃的机会都没有。

    华安安猜得黑棋,执黑先行。日本和中国古棋相反,执黑先行。

    利用自己对角部变化的透彻了解,华安安在三个角部的小目定式中,两处大占便宜,一处稍占便宜。秀伯见势不妙,赶紧守住一个无忧角。

    四个定式一走完,棋已经没法下了。秀伯角部亏损,全局配置不当,除了强行挑起乱战,已经没有路可走。

    他石像般的表情,像雨中的泥一样完全走了形。

    华安安瞅了一眼马表舅,露出一脸的坏笑。

    秀伯万没料到,在这里遇上了最强劲的对手。他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表情痛苦极了。

    华安安不满地对焦春说:“你让他快点,我还等着回去睡觉呢。”

    焦春看不懂棋的好坏,但能看出人的心情好坏。他轻声对秀伯疙疙瘩瘩几句,秀伯脸一红,强行发起挑战。

    华安安落子如飞。他不必乱战,仗势欺人就可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