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八掌 潜龙在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八掌 潜龙在渊 (第3/3页)

客为主,一举夺得主动权。

    华安安心想,施襄夏一定是看出自己实力偏弱,所以主动挑战。不过,局面还很辽阔,不必跟他在局部火拼。于是,他稳稳应了一手,以静制动。如果施襄夏敢于脱先,他就进攻这颗子。如果对方应一手,自己就脱先他投。留下这两颗子,非常无趣。

    然而,出乎华安安意料,施襄夏竟然强硬地分断黑棋,似乎准备在这里破釜沉舟、拼死一战。

    华安安忍住反击的冲动。施襄夏只是一味地在局部纠缠,对于全局并无影响。完全不必理会。他毅然脱先,抢占别处的要点。

    这下,施襄夏愣住了。这小子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当时的棋理讲究针锋相对,宁输一局棋,不输一口气。双方一接触,都是火上浇油的气势,棋绷得很紧,宁愿崩溃也不轻易退让。

    他这样走,太油滑了!这样他能赢吗?施襄夏心想。

    这局棋变成施襄夏四处挑战,华安安稳扎稳打,但在全局不落下风。

    或许,昨天的棋局,给双方都留下极力想回避的印象。华安安不愿重复昨天那种令人精疲力竭,却无法把握主动权的战斗。他不想战斗,只想在大局上领先,稳稳地守住空。但是,对角星的布局特点,就是利于战斗,不利于围空。尽管他守了许多块棋,可是目数却不多。虽然施襄夏几乎没有空,但他的棋都处在攻击位置,生龙活虎,跃跃欲试。

    施襄夏也感到头疼。自己像个无赖似得违反棋理,四处挑战,对方处处避让却不失大局。眼看对方营垒坚固,几乎无衅可挑。平时流水不竭的棋局,今天却寸步难行。四顾茫然,不知该往何处落子。他所追求的“自然”与“争先”,如今只剩下“争先”。可见,遇上旗鼓相当的对手,追求的理念是要打折扣的。

    华安安也遇到了问题。他要赢棋,就必须扩张,就得大踏步走出去。如果缩在阵势里不敢动弹,那不成了业余3段的水平吗?他鼓励自己,施襄夏能看到的手段,自己也能看到,为什么要怕他?局部战斗,自己未必会吃亏。

    华安安一动弹,施襄夏就像天空盘旋的兀鹰,立即嗅出了血的味道。他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他一个猛子扎进去,切断了这颗子和大本营的联系。

    华安安一拍脑袋,后悔了。他考虑的是侵消白棋的成空潜力,并没有算清这颗子的活路。仅凭眼睛一看,周围地域辽阔,并且有一手退回来的可能,就匆匆投了下去。却没想到,施襄夏要拼尽全力吞下这颗子。

    华安安罕有地陷入四处流窜的困境中。他把这局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计算这里的死活问题。经过缜密计算,他确认自己能活棋,但是代价巨大。在腾挪逃活的过程中,施襄夏原来没有空的地方,都变成了实地。真是生不如死。

    华安安治孤成功,立即展开反扑。但是,为时已晚。他的局面落后太多,棋局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

    最后盘点,他竟然输了十七个子之多。

    两人复盘时,施襄夏奇怪地问华安安:“贤弟精通棋理,为何下出如此不伦不类的棋?”

    华安安笑着说:“昨天那局棋下的太艰苦,我今天心存侥幸,不愿和施兄角力。”

    施襄夏不以为然地说:“真是奇谈怪论!下棋的本旨就是角力。不想角力而想获胜?当真是异想天开。”

    华安安说:“施兄的力量太强大,我是有所顾忌的。”

    施襄夏摇摇头,说:“贤弟的力量不亚于我,只是棋风偏软。如果贤弟能转变棋风,以争强斗狠为胜,长此积淀,或可悟到棋中奥妙,棋艺或可更上一层境界。”

    华安安心想,我以前下败的,都是棋力弱于我的人,因此,自己觉得游刃有余,或平和,或激烈,左右都是赢棋。一旦遇上施襄夏这样功力深厚的国手,就捉襟见肘,力不能支。说明自己的棋风确实偏软,磨练的还远远不够。

    想到这里,他赶紧向施襄夏致谢,感谢他为自己指出了一条提高棋艺的光明大道。

    施襄夏呵呵一笑,说:“愚兄自负天下少有对手,当今棋界,可堪与西屏比肩者,唯愚兄一人而已。可是,愚兄在棋艺上,也是似懂非懂,常常茫然若失,难参其中奥秘。每个人在棋中,都是沧海一粟啊。”

    华安安相信他说的是真心感言,可惜,自己还没有达到他那种境界。

    施襄夏拱拱手,说:“愚兄明晨就赶路去济南府,时间局促,在此提前告辞。”

    华安安说:“我明天早晨去送施兄。”

    施襄夏说:“这个倒不必。千里相送,终须一别。日后有幸相逢,你我兄弟再纹枰手谈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