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处州有约 (第2/3页)
州林名扬,连环劫打得满盘妖雾……”
华安安见他摆起龙门阵,旁若无人。说的那些人,自己根本没有听说过,对他们的什么流派特点也不感兴趣,只盼着他赶紧说完走人。
费保定神采飞扬的喷了半天,见华安安似听非听,便收住话头,说:“华老弟的棋艺,新奇有如天外飞石,令人有别开生面的感慨。”
华安安客气地笑笑。
费保定说:“可惜昨天弈棋,不能得窥华老弟的棋艺华彩,真是令人遗憾。”
华安安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上门挑战来的。
费保定从袖子里抽出一页黄纸,摊在桌上。华安安一看,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原来是手写的棋谱。
古代没有引入阿拉伯数字,没有现代记谱方便。古人把棋盘分为“平上去入”四个部分。记谱时,就省去了“一百八十五着”“三百十四着”之类的冗长写法,代之以“平**”“入一二”之类的记法,确实简便,但仍然繁琐。
华安安一看到“平上去入”,脑袋顿时大了一截。
费保定诚恳地说:“这是华老弟和吴家阶的对局,是县衙的书记在旁边观棋时记下的。我想请老弟不辞繁冗,再订正一遍。”
竟然有人记录自己的棋谱?华安安感到很惊奇。在这个年代下棋,他自己不以为然,没想到人家会郑重其事地抄下他的棋谱,这使他有些感动。
其实,县太爷让书记抄录棋谱,只是素仰吴家阶的大名,留作自己欣赏用的。没想到吴家阶会败在一个无名小子的手下。事情本身和华安安是不相干的。
华安安拿起棋谱看了一眼,感觉有点晕。他爽快地说:“既然费兄想要棋谱,我大概还记得一百五六十步,我就给你摆出来吧。”
费保定大喜,立刻回房间取来自己的棋具。是一面织锦棋盘,和两个装满棋子的皮囊。
华安安一步一步摆出昨天的棋局,费保定另取一页纸,对照着书记的棋谱,一一记下来。当看到华安安摆脱纠缠,经营中腹,一步一步逼迫白棋而又不动杀机时,不由得赞叹道:“老成持重,这哪里是年青人的棋?如果单看棋谱,我定会认为这是樊老棋王重出江湖了。”
和费保定一起进来的老头一直没吭声,只干坐着饮茶,听费保定神聊。此刻,老头冲华安安作了个揖,说:“华先生高才,小人佩服。”
华安安连忙回礼。费保定放下手中的笔,介绍说:“这位是处州府陈员外家的管家,是随我一起来看棋赛的。”
老头笑着说:“小人名叫老来乐,哪里是什么管家,就是陈老爷跟前一个跑腿的。我们家老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喜好大棋,最喜参研高人棋谱。这次奉老爷命,专门跟着费爷来观摩棋赛,带几局棋谱回去。”
祝子山在旁边听了,心想,江浙皖一带棋风盛行。有这么多员外老爷的喜好围棋,没想到华安安这个围棋四段留下来,竟然歪打正着,真是意料不到。以后,这日子就过得滋润了。
华安安听了也很高兴。记得在北京的培训班上,一位老师曾经讲过,业余爱好者的踊跃参与,才是围棋事业兴旺发达的主动力。他对老来乐说:“既然陈老爷喜欢,我就亲手抄一局棋谱给您带回去。”
老来乐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费保定把棋谱记到二百步,看剩下的都是无关胜负的小官子,便一边鸣谢,一边吹干纸上的墨迹。他伸出干瘦细长的手指,指着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问华安安:“老弟,你这步似乎过于持重,如果改在这里遮断白棋,当可毕其功于一役也。”
华安安脸一红,不是他想持重,而是没有算清黑白对杀的变化,只能小心翼翼的先求自保。
费保定又问了几步,见华安安答得吞吞吐吐,料想他不肯明说,也就不再问。棋手们靠棋艺生活,自己精心钻研的奇招对别的棋手总会有所保留。毕竟同行是冤家,说不定哪天就会狭路相逢,还是保留的好。
其实,华安安是现代棋手,心胸是坦荡的。人家提问,他总是知无不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