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领队祝子山 (第3/3页)
:“祝领队,刚才胡教官说,你已经执行过一次任务,是真的吗?”
另外两个实验员也睁大眼睛,看祝子山的反应。
祝子山点点头,说:“是的,我前年参加了六百年段的任务。那次任务比咱们这次的复杂一些,主要是给a点的设备安装新的组件。大家不知道,我的老本行,是电器工程师。”
华安安奇怪地问:“六百年段也有a点?”
祝子山说:“是的,不管是三百年段还是六百年段,a点和b点都在相同的地点固定不变,它们只是存在时间上的相隔。以后或许还有九百年段,肯定也离不开ab两点。”
为了消除这些实验员的疑惧心理,他指着地图,讲起自己执行任务的经历。
“五角星标识的是陡崖,这里是中继基地,也就是出入口。陡崖的下面,有一条公路,连接丽水和南平。这条公路,在明代就是官道,我去的时候,路况很差。”
“陡崖下面,是一面缓坡,顺着缓坡走下去,有个村子,明代叫张桥畔,现在叫张家崖。缓坡和张家崖之间,是一条小河,名叫界溪。界溪上有一座石拱桥,张桥畔就因这座桥得名。当时,这座桥是官道上的必经之路。后来,缓坡被洪水侵蚀掉,桥也被冲垮,这条路就断了,形成了断崖。所以,这个村子现在叫张家崖。”
“我们从中继基地出发时,大概是凌晨四点。我们四个人分成两组。我和一位队友去a点。a点现在叫凤凰山,六百年前叫野鸡山。另外两个队友去b点。b点位于乱山之中,六百年前没有人烟,也没有名字,现在叫猕猴峡,是武夷山丹霞地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我和队友顺着缓坡过了这座石拱桥,顺着界溪往南走。往南大约7000米左右有个集市,叫界溪市,现在叫界溪街。界溪街有三条岔路,一条去福建南平,一条通往野鸡山,大约2000米。还有一条路,往西4000米,是明代的磁溪县城。这个县现在已经并入景宁畲族自治县,名叫嘉丰镇。”
“从中继基地走到界溪市,用了五个多小时。因为发射前48小时必须空腹,我和队友又饿又累,身体还有药物反应,路上还得躲避行人。大家注意,我们不能和他们接触,这是铁的纪律。一来害怕引起意外纠缠,影响任务;二来担心我们的介入会影响历史进程。”讲到这里,祝子山哈哈一笑,“一路上见到的都是一些土著草民,怎么会影响历史进程?这都是那些专家学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祝子山的话勾起了他们对这种神秘任务的无限想往。
邓坚好奇地问:“你真见过那些那些六百年前的人?他们长什么样?”
祝子山说:“要论相貌,和现在的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服装和人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那时候的老百姓显得卑贱、蒙昧、畏缩,现在界溪街的人,精明干练,气宇轩昂,充满自信。到时候你一比较,就会发现人的精神气质差别太大啦。”
“执行任务时,不能吃饭吗?”常树德问。
祝子山解释说:“原则上不能吃当地的食物,这还是那些学者规定的。我们执行任务一般都是70个小时左右。从倒计时的48小时内,就必须空腹,是怕万一排泄不干净,残留的食物会在高速旋转中击穿实验员的内脏。”
“但是,在执行任务的前后,大约120个小时,不让人吃东西,确实让人难以忍受。有些实验员忍不住饥饿,吃了东西,在返回前没法清空肠胃,都造成了惨痛后果。根据我的经验:一,坚决不能吃食物。二,可以少量喝水。三,有条件的话,吃些糖或是吮咂一些含糖量高的植物汁液。这些知识,以后学习时都会详细讲解。”
“你们在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华安安问。
祝子山说:“我们是非常警惕的,几乎没有被人看到。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任务,在a点的墓穴中休息到天黑,才返回中继基地。途中,每人只喝了两小口界溪的河水,一直在中继基地等到通道开启就安全返回了。可以说,是这几年完成任务最顺利的一次。”
邓坚问:“就没有带点文物回来?”
大家哄堂大笑。
祝子山也笑着说:“原则上,我们连细菌都不许带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