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 俄文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二章 俄文笔记 (第2/3页)

下面有中文的译本。”

    “怎么又扯出一个俄文的日记本?”

    “知道科兹洛夫吗?”小胡子扫视我一眼,接着说:“这是他留下的笔记。”

    “科兹洛夫?俄国人?”

    小胡子得到这本旧日记的时间可能已经不短了,把中间的一切都仔细的研究过。他告诉我,科兹洛夫是个很有名的人,因为就是他第一个从西夏黑水城盗挖出大量西夏文物运回俄国。

    科兹洛夫是俄国杜霍夫西纳人,24岁时毕业于圣彼得堡军校,这位俄**官虽然毕业于军校,但他似乎对军事不太感兴趣,而是钟情于探险。科兹洛夫从圣彼得堡军校毕业以后,就一直跟随一个叫做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俄**官在中亚地区进行探险,但是后来,科兹洛夫离开中亚,把探险目的地定在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因为他看到了一本西方探险家波塔宁所写的书:《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与中央蒙古》。

    唐古特就是西夏,在这本书里,波宁塔描述了西夏的黑水城,这些描述全部来自于道听途说,因为波宁塔从来没有真正的涉足过黑水城,不过他坚信一个民间传说:黑水城最后一位镇守者黑将军在战败前把八十多车的金玉珠宝全部埋在城内的一口枯井里。

    科兹洛夫完全被书中的黑水城所吸引,这里不但是西夏灭亡前最著名的军事重镇,极具考古价值,而且有巨额的财富可以发掘。所以,他兴冲冲的来到巴丹吉林沙漠,想找到位于其中的黑水城,不过让科爷失望的是,当地的蒙古人对老毛子的印象一向不好,不但没人愿意给他带路,还把他驱逐出额济纳。

    执着的俄**官兼探险家科兹洛夫被赶回去以后痛定思痛,总结了这次探险失败的原因,并且制定了非常周密详细的计划准备第二次寻找黑水城。科兹洛夫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计划的,所以他先在国内进行游说,取得了俄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和赞助,1908年,科兹洛夫开始第二次额济纳之行。

    对于这次探险,科兹洛夫虽然计划的很周密,但他心里依然有点忐忑,所以他做出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举动,请人占卜这次探险行动的结果。

    居延海住着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科兹洛夫提出自己的请求,高僧烧骨占卜,说这次一定可以找到黑水城,并且挖到宝藏。

    科兹洛夫终于安心了,紧接着就按计划去拜访蒙古的达西亲王,在这片荒漠和草原上,亲王是唯一的主宰者,科兹洛夫赠送给亲王精良的火枪以及来自俄国的礼物,达西亲王倒真没白拿人家东西,随后就派一个向导带领探险队来到黑水城,科兹洛夫虽然没有挖出传说中黑将军埋藏的宝藏,但无数珍贵的西夏文物文献被运送回俄国。

    听了他的介绍,我就开始翻看译本,可以看的出,负责翻译笔记的人俄文水平不是特别高,把好好一本笔记翻译的和流水账一样,很机械,文字间没有一点韵味,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