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最后大决战之“灭猴行动” (第3/3页)
五点整,天空都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在这个漆黑夜色已经上去,天地已经变得灰蒙蒙白的时间,熬了一晚上没有睡觉的红军部队,本应该非常的疲劳,此刻却一个个精神抖擞。
每个战士的眼中士气澎湃,想要赢的那股战意,如火蛇一般不断喷吐。
“灭猴行动,开始!!”
随着陈军坐镇南军营部,正式下达了最后大决战的命令。
负责配合调度的指挥部各参谋,纷纷第一时间抓起电台的话筒,向所负责的部队下达作战指令。
首先出动的是红军装甲连,十几辆96式坦克冒着黑烟冲向战场。
在他们后面跟着装甲步兵连,还有一个排的特侦连步战车班,车内的红军战士们严阵以待,车身射击孔已全部打开,随时可以对外进行射击。
有了步兵作战车在后面保护,登上了阵地后,坦克可以放心的向前面冲锋陷阵,不用担心被步兵偷偷摸上来。
这是机械化部队特有的,独有兵种特色的步坦协同。
装甲连和步兵连一起出发,在前进的途中逐渐分成了左右两批,分别向着蓝军五号和六号阵地而去。
并且随着越靠近两个阵地,车辆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在这种开阔的地形作战,坦克哪怕是集群进攻,也绝不能够过于密集,十几辆坦克扎堆一起来,除了看起来威武好看之外,剩下的全是缺点。
保持单坦克的最佳作战半径前进,才是最优的草原作战模式。
说个最简单的案例。
假设蓝军准备集结几番重炮,在蓝军发起进攻的途中进行饱和打击,也对红军造成不了太大威胁。
红军进攻的坦克分得很散,蓝军炮火根本没有办法覆盖。
红军以步坦协同的进攻阵型,推进到红军五号和六号高地下方,并没有急着立刻上去发起进攻。
标准流程得走起来。
早就已经蓄势待发的红军重炮连,牟足了劲对蓝军阵地发起炮袭,炮弹如雨点一般砸了过去。
反正已经是最后的大决战,炮弹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省,使劲打。
进攻敌人的高点阵地,先用炮弹把地面洗一遍,再用坦克进行冲击,最后再是步兵上去清扫。
这既是传统重型部队作战模式,同样也是合成部队的进攻模式。
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也不管作战模式再怎么更迭,有一些基础的战争模式,属于是亘古不变的。
先炮击,再冲锋。
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上面大军团作战,不管时代怎么变,都是这么打,哪怕进入到星际时代,正面战场都得这么来。
红军的炮弹像不要钱一样砸,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蓝军阵地上防守的都是后勤兵,他们的基本战术素养不如正规军,应对炮击的能力也差很多。
一轮近十分钟的炮袭下来,导演部宣布的蓝军阵亡人数就已经近半百。
要是换了正规的作战部队,就这一波光秃秃的炮击,阵亡一二十人不得了了,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
孙东平也预料到会有这种,很快便拿出了他的反制手段。
炮兵反打压制!
红军的重炮打击蓝军前线高地,蓝军的重炮就打击红军的重炮阵地,逼迫红军炮兵不得不持续进行转移。
红军重炮转移期间不能进攻,等于就是给蓝军阵地争取了空间。
而红军重炮停止进攻期间,红军早就已经就位了坦克和步战车组,就会向蓝军阵地发起冲击。
蓝军阵地有单兵反坦克火力,红军也不可能直接硬往上面冲。
基本就是趁着蓝军阵地被炮袭,防守能力薄弱的时候上去打一波消耗,只要蓝军反应过来组织起了防守,红军部队就会立刻撤回来。
重新让蓝军重炮连接着上班,继续打击蓝军阵地的防守力量。
蓝军步兵为了躲避炮弹打击,只能放弃防守又龟缩到防空洞里面,红军坦克趁机又开始冲击。
就这么一轮接着一轮的博弈,持续的不断消耗蓝军阵地力量。
等到启动第二阶段时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