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最后一个文豪 (第2/3页)
的优胜劣汰,这意外的提高了新生儿的基因素质。”
确实如此。
一批马德里研究所的历史学家估算发现,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格外多,平均智力也更高。
为什么?
因为体质不好的挂了。
以前没有人这么逆向思维过。
但余切怎么懂历史和生物的?
他真博学。
三十公里外的伯纳乌足球场,余切踢起了足球,他踢出几脚业余好球。前皇马足球队队长比森特,现已转型成了皇马青训B队的主帅,余切和他谈论了几句传控战术——这是未来皇马死对头巴萨的拿手好戏。
比森特很惊讶:卧槽,你还懂球啊?
面对记者的采访,比森特道:“你问我余切的足球水平?当然是不如青训队这些小伙子的。他是个作家。”
“非要形容他的水平?好吧……”
“我只能说,他懂皇马的足球,远比我对文学的了解更多。他不是第一页的水平。”
伊比利亚半岛的巴塞罗那,这是卡门的老巢,也是全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历来这个地方就和其他西班牙地区不愉快,巴塞罗那人觉得自己日子太好,完全可以独立出去。
86年,西班牙就是否留在北约举行公投,巴塞罗那的反对声远高于其他地区。随后又因是否维持“无核化”而爆发抗议,反对美国人在这里部署核弹。
余切又转型成为键政专家,他和一个美国哈佛的欧洲研究所教授爆发辩论。
因为余切支持无核化,他支持西班牙人不打西班牙人。
或者像《地铁》里面一样,美国人应该把核弹送给西班牙人,让西班牙人来决定发不发射。而且西班牙人还应当有权利向美国人发射。
这不是胡搅蛮缠?
美国教授快崩溃了:“我们的核弹是用来保护西班牙人的。”
余切反问:“你认为西班牙人没有能力保护他们自己吗?”
这话并不精彩,但他在西班牙讲这句话,西班牙人当然支持他了。一时间全是“余”的呐喊声,要求驱逐这个不识相的美国教授。
余切又乘胜追击:“中导条约都签订了,你们在这里部署核弹,只会让西班牙沦为战场。”
教授破防了:“你没有一句话有逻辑,你只是在不断的迎合西班牙人,这是因为你作为作家,对读者情绪足够敏感!你总玩弄这样的把戏!你和洗头佬有什么区别!”
“教授,为什么你做不到呢?多找找你自己的原因。”
这教授气得发狂,故意刁难余切:“你还没去过芭蕉叶岛,那是你们民族……的一片土地。在那里,很多人不赞成你的想法,你还怎么耍赖呢?讨好观众也没用!”
“我不需要讨好观众。我身后有十亿人支持我。”
“但那里的人不一定全支持你。如果每个人都能投票,你就会被驱逐出去。”
“你知道吗?我没有在那里,但你真的在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那。你要被请出去吗?”
教授被辩驳的哑口无言,整场都没有再完整的说上一句话。
邵琦看到余切的发挥,意外领悟到西方搞辩论的打法精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全情绪化输出,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中国名人总在这些场合吃苦头,他们讲究风度翩翩,讲究仁义礼智信,余切一次也没吃过苦头。
“余老师,如果你将来在苏联怎么办?你如何靠辩论赢得苏联人民的信任?”
“我会讲述一小撮美国不法分子的罪恶。”
“如果你在美国呢?”
“光之国是不识好歹的。”
“如果你在光之国呢?”
“我不会去那个地方。”
——
“余旋风”重来了。
曾经在日本叱咤风云的余切,再一次频繁被报道。他像是一个行走的印钞机,每天都有数条新闻产生。
《2666》这本晦涩的成为时尚单品,忽然被炒作起来,文艺青年用这当做潮流符号。余切其他更不用多说,哥国总统贝坦库尔翻译的涩涩版《落叶归根》也登顶西语界短篇销量榜。
“他的书正在像香肠一样,从流水线下来,出现在每一个读者的手上。”
“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