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让甲骨文在美国飘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0章 让甲骨文在美国飘扬 (第2/3页)



    原来,胡后宣自编撰出《甲骨文合集》之后就开始发愁:组织上认为此事已可以事毕功成,不再愿意提供那么多资金,而胡后宣却有个举办“甲骨文世界大会”的心愿,他还想要再进一步。

    不仅仅中国人要知道甲骨文,全世界其他人也应当知道。

    在西方数十个发达小国中,有一批针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的汉学家,但他们很少知道甲骨文,贬低甲骨文。可是甲骨文这样厉害,“是一门真正复杂的逻辑语言”,这是中国祖先的伟大成就。

    但钱钱钱,难倒英雄汉啊!

    胡后宣找领导提过几次事情,领导总是答应,却并不拿出钱来。胡后宣也知道他的要求过分,只好等待着。

    领导说:“甲骨文已经发掘到头了,还能怎么产生影响呢?中国要解决的事情还很多,我们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

    胡后宣说:“难道甲骨文不重要吗?我们的祖先不重要吗?”

    领导道:“这当然重要!但没钱就是没钱。你说中国儿童不要得小儿麻痹症,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以前很多人吃不到药丸,也是因为没钱。”

    “国家不是给每个地方的人,都拨款了糖丸吗?”

    “那是……那是……”领导道,“胡后宣啊,你可真是个呆子,你了解一番过程再说话吧。”

    从1984年,等待到今天,还需要等待多久?

    胡后宣今年已经75岁,从指标上来看,他的身体仍然健康,但这个年纪的人随时可能被一场小感冒撂倒。他和沪市文坛的老大巴老见过面,他曾经十分健康,和人谈笑风生。这两年,巴老的身体每况愈下,很少再见到巴老从他的轮椅上起来。

    武康路76号是上个时代文学青年的圣地。巴老一向来者不拒,无论在任何时候去拜访巴老,他都以客人相待。他是中国笔会的会长,仅存的少数可以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

    但仔细想想,巴老的脸色还是有变化的。他不再像曾经那样愉快了,《收获》杂志的李小林有时会替巴老向其他人道歉:“……那个病还是影响到了我的父亲,他不甘心……”

    当然不甘心了。

    中国改开后,再一次的进入到了百花齐放的年代,而老作家们却落幕了。现在是余切这些人的天下,全中国的读者宁可关注余切在遥远美洲的衣食住行,花边新闻,也不愿意看上一辈人的病隙碎笔。

    很多老作家感到落寞,他们是可以说这句话的:我没有退役,只是大众不再看我的了。

    沪市的入冬,更让胡后宣感受到了危机感:

    不知道他还能否见到今年的雪?

    震旦大学这个地方,下起雪来是很好看的。看一年就少一年。

    首都的雪也很好看,年轻时胡后宣在燕大读书,在首都做研究员,他亲眼见过郁达夫,知道北国的雪是什么样的景色。

    那真是壮丽非常,全天下就一个颜色。

    未名湖,博雅塔,故宫,诺大的北海……都是白茫茫的。

    唯有一片红,是他自己,他是这一片空白中的火焰。

    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

    傍晚,一道电话打来。胡家没有安装座机,他所在的宿舍楼是震旦的职工宿舍,有专门的接线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她像往常一样慵懒:“这里是震旦大学职工宿舍,请问……”

    “是的。”

    “胡后宣,哦不是,胡老师吗?他在。我看到他拿了一份,他刚和我打招呼。”

    只听到这个姑娘接到电话后,眼睛瞪大了:

    “胡老师,胡老师,有人找您……”

    一道从社院的急电发来,是现任副院长钱忠书本人。胡后宣下来接电话,只听到那头道:“胡后宣,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麻烦你,我想来想去,只有你是比较合适的……”

    余切的新,需要胡后宣来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