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英雄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改) (第3/3页)
次数太多了。
《东风压倒西风》摄制组有个小同志说:“余老师正在面临考验,他要怎么做?”
木青批评道:“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宫雪老是来找余老师,他们有些亲密。”
“不,你在胡说八道。”木青说。
这个人随即改变说法:“我看到女演员宫雪老是来找余老师,讨论文学的问题。”
“还是胡说八道。”
这个人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我什么也没看到。”
“对的!”木青这时候才点点头。
然而,摄制组其他人心领神会,刻意不拍摄宫雪来找余切时,木青又大发雷霆:“你们为什么不拍?”
“不是领导你让我们不拍的吗?”
“我只是说,你们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它……”木青指着摄像机,“它应该录下来。”
摄制组这帮人顿时觉得,自己执行了类似于“史官”的职责,你要看他们的纪录片的话,余切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你要把他们所有素材全都拿出来看的话,会发现余切还有很多缺点:
固执;霸道;好胜心过强……现在在感情上也不完美了。
终于华人摄影师刘祥成也发觉了,他发现余切虽然对所有人都很热情,但他对宫雪是真带着笑容的。
一个大美女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你,这怎么能不高兴?
刘祥成拍了一些照片。木青来和他交涉:“你因为余切出了名,你不会把这些照片发到报纸上吧!”
“余切什么事情也没做,这就是一个文学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罢了。”刘祥成说。
“什么意思?”
“海明威一生有四段婚姻,他频繁的出轨,但他又不是全出于生理性的欲望,他根本上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方面他简直是病态了,全世界的人都来赞扬他也不足够!他孜孜不倦的发表,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随时充满战斗力!”
“在总统那里,海明威都大放厥词,大肆夸赞红色主义!”
刘祥成还说道:“在海明威生前,大家照顾到‘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名誉,有意忽略了。在他死后,这些消息就详细的披露出来。”
哦,原来美国人也会有时候看不见,有时候又看得见。
木青顿时察觉到“英雄”人物背后脆弱的一面,这是他们战斗力的来源,也是他们的缺憾,这是一体两面。
因此他产生了一种创作欲,他想到了像《潜伏》里面的余则成那种人,余则成一辈子“心软手不硬”,这反而促使他成为全中国最受欢迎的红色间谍形象。
因为人们意识到,这个钢铁战士的内心是一个人类。
余切不正是这样吗?
在他的传奇背后,余切越来越不像是一个活人,他有点高大全了,如果能拍摄到余切像普通人的那一面,这是否会更促进他的形象?
十月中旬,美国书评人协会奖项发布:不出所料,余切拿到了这一奖项。
书商哈珀为余切举办了盛大的庆祝,印第安裔作家莫马迪带领他的印第安父老乡亲,为余切脱帽敬礼,并献上他送给余切的礼物,一支鹰羽毛。
当余切把这根羽毛插在自己的头上时,余切看到这个印第安老头流下了眼泪。他邀请余切在密西西比河的印第安人居住区跳河:
这是一种印第安人对客人的尊贵礼仪,印第安人认为邀请客人去河边洗澡是一种尊重,洗的越多就代表越尊重客人。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奇葩,当然了,如果你拒绝跳河,印第安人也会走向尊重的反面。他们会向你翻脸。
密西西比河太远了,波士顿大学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就有个查尔斯河。哈珀在波士顿大学组织的沙龙期间,余切特地把衣服脱得只剩下贴身衣物,然后和五十多岁的莫马迪、印第安人一起跳进河里面。
“咔擦!”
岸边的记者们都在拍照,这些印第安人快高兴疯了。
余切果然是我们的同胞,传闻中的殷商后裔。莫非在几千年前,我们真是一家人?
很多中国人已经不做这些事情,他们很注重影响。但余切仍然流淌着那片土地最原始的血液。
央台摄制组已经麻木了:每一个他们觉得,余切不应该做的事情,余切都做了,然后效果很好。
余切这一跳让他的书被印第安人接纳了。据书商哈珀的说法:“你在哥伦比亚的旅途,很受印第安人的关注。因为哥伦比亚人是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血。在这片大陆曾经有数千万人到一亿的印第安人……他们曾经很有影响力。”
“那现在还剩下多少?”余切问。
“现在只剩下几百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