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6章 《东风压倒西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6章 《东风压倒西风》 (第3/3页)

文艺。

    从全美各地赶来的本土作家中,有一个叫“莫马迪”的印第安裔作家对余切格外热情。

    摄制组拍摄到,莫马迪先生在波士顿大学见到余切后,狠狠的拥抱了他。

    莫马迪和马识途的年纪差不多大,长得居然也有点像马识途,如果他自己不说英文的话,他简直就是个中国老头。

    所以余切对这个人也特别热情。

    莫马迪是个倒霉蛋,年轻时作为印第安人被狠狠整,老了之后族人被杀得差不多了,又被作为族群文化多样性,被“像珍稀动物那样”圈养起来。

    这个老头子道:“余先生,我多希望你是一个美国人,这样在我走之后,我们印第安人就不会迷失方向。你的文字能让我们团结起来,你是天然的意见领袖。”

    余切安慰他:“印第安人会诞生自己的作家的。”

    这个老头摇头道:“难,难……”

    余切说:“我相信你将来会看到很多印第安作家的,只要印第安人看我的书,我就会和印第安人站在一起。”

    莫马迪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余切并非全知全能,莫马迪这个人对他来说太陌生了,他私下里找人问“这个莫马迪到底是谁?”

    有人告诉他:“莫马迪是印第安人现在的精神领袖,他就是印第安人的李白,大文豪。”

    对印第安人来说,莫马迪是个天王巨星一般的大人物,他开启了美国原住民文艺复兴运动,没有他就没有印第安文学。

    就以获奖数量来说,他比当前的余切还要厉害得多,美国诗人学会奖、普利策奖等等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每一个印第安人,都会看到他的。没有他,印第安人等同于在文学上灭亡了。印第安人不会说自己的语言,也不会写自己的文字。”一个大学教授告诉余切。

    余切恍然大悟。

    又是个本地的天王巨星,西方中心论的世界下就是这样,无论是泰国、马来西亚、还是印第安土著……只要你进入不了西方视线,甭管你写的多好,你都属于“查无此人”的状态。

    他对这种事情感到愤慨,所以在镜头前悄悄说:“我希望四十年后,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莫马迪是个厉害的人,但他的诉求无法被人知道。”

    木青忍不住问他:“那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作家们,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最起码,我们中国作家怎么办?”

    “答案就在我们的纪录片名字上。”余切说。

    个别人的境遇,还真是可以靠天赋来开挂的;但是群体性的境遇,只能这一群人都来努力。

    莫马迪是个印第安血统的独苗,印第安文学现在后继无人——不然怎么会出来一个德国大白妞宣称自己是印第安后裔?

    “印第安人为什么不愿写?”余切感到纳闷,“我的家乡万县是一个小地方,小小的万县就诞生了马识途还有我,还有诗人何其芳……”

    卡门知道这个事情。她说:“在你的祖国,那个被葡萄牙管着的小地方,诞生过什么伟大作家吗?”

    “你是说葡萄牙人仍然在殖民印第安人?”余切感到震撼了。

    “不是,我是说,印第安人现在有开设赌场的权利。他们太容易赚到钱了,自甘堕落,就不会从事文学这条路了。”

    余切道:“那不奇怪了,假如我一开始就是个百万富翁,我应该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卡门大笑:“还好你曾经贫困过。”

    于是,余切又在摄像机前谈起了自己当初如何骑自行车,并寄去了那一摞稿子。“我最开始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主要是想挣点钱。”

    “当然,我现在想法又变了,确实也做了些事情。你觉得马尔克斯、鲁迅这些人,一开始就是他们吗?人是需要时间来成长的。”

    “所以咱们年轻的时候想改善生活,这不是什么羞耻的想法;当然了,你有钱之后就要做好事了。”

    木青感觉余切很适合做老师。据说余切从燕大硕博毕业之后,就会留校任教。

    他又是个作家,说不定他会是个新世纪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在这期间,为了给“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冲奖造势,一些来到波士顿的作家表达了对余切作品的支持:“他是个多面手,他是个能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的篮球运动员,他是拉里伯德那样的人,但还要更全面。”

    从1981年到1986年,波士顿这个城市的篮球队统治了美国的篮球比赛,而白人球员拉里伯德是篮球队中的核心人物。

    因此,作家们在波士顿这个东道主这里,用“比拉里伯德更全面”来形容余切,也算是另一种入乡随俗。

    央台组织的拍摄组在这里,终于遇到了文化不通的尴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