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学识传后人,重阳当开宗立派 (第2/3页)
,污了贵人之眼。”
王重阳说道:“无妨,无妨!但不知老先生,为何独自在此居住,你家中未有子嗣不成?”
老者说道:“贵人有所不知,我本家中有妻,更有三个儿,四个孙。但近些年来,兵荒马乱,我妻病亡,三个儿被捉去打仗,不知去打谁,四个孙三个病亡,一个教达官贵人看重,抓去家中,前些日子那达官贵人教辽兵所害,满家俱亡,我那孙儿亦亡,故我家中只得我一人。”
王重阳闻听,既感愤怒,又感无奈,兵荒马乱,果真非他所能抵挡。
老者笑道:“贵人不必愤怒,但生老病死,离别无情,老儿这般岁数,早已看透,却不再多想。”
王重阳说道:“老先生心性豁达,我不及也。”
老者说道:“谈何豁达,乃是无奈之举,岁数大了,只得这般。”
王重阳忽是回味自己心中困惑,开口说道:“老先生,但你见多识广,我有一惑,不知老先生可能为我解答?”
老者说道:“贵人有惑,尽可言说,老儿定是替贵人解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重阳说道:“不瞒老先生,我乃是个读书之人,为求学识,而四处奔波,但近些日子以来,有感岁数渐大,而学识无止境,我却是心有不甘,有生之年,恐难以习全学识。”
老者说道:“这有个甚困惑,贵人,却是不该困惑。”
王重阳问道:“老先生有何法子与我解惑不成?”
老者笑道:“自是有的,自是有的。贵人,但你有感寿数不够,而无法习全学识,这般事儿,不正如一富贵人家,家财万贯,一代之人,恐一生花不尽钱财,故其心有不甘,但后来生个子嗣,便将钱财教与子嗣,教其花完,子嗣花不完,便传与下一代,教其花完,所谓代代相传,便是如此。今贵人一代学不尽学识,不若便将学识传与后人,以教其继续前行,习全学识,这般得你学识者,那即是你,你便不曾消亡。”
王重阳闻听,沉思许久,竟发觉老者所言,甚是有理,但他苦笑,说道:“我这一生,对于女色不感兴趣,故不曾娶妻,如何能有后人,以传我学识。”
老者笑道:“贵人,既无后人,何不收徒,徒弟亦是子,亦是后人。说不得贵人收个徒弟,将来可开宗立派哩。”
王重阳恍然大悟,心中有动,老者所言,甚是有理,他或许可开宗立派,将他的学识,传与后人,这般纵然他寿数将尽,学识不亡,他即不算是消亡。
他朝老者深深一拜,说道:“老先生,今得你此言,我心中困惑尽解,拜谢老先生。”
老者摆手说道:“非我之功,便是无我所提醒,贵人晚些时候,亦可思及于此处。”
王重阳再三拜礼于老者,又在此处与老者谈说。
谈得许久之后,王重阳拜别老者,翻身上马,这才继续上路,比之以往,今时的他,心中困惑尽是解开。
他有生之年,已是无法习全学识,既如此,他自当以传授后人,但他学识在,他便不曾消亡,终会有人习全所有学识。
王重阳怀着许多心思,往前方而去,此去开宗立派。
……
日月如梭,不觉再有二载馀而去。
王重阳于冀州大地行走多时,若是遇着大儒,寺庙,道观亦会入内一拜,共论学识,但以如今他的学识,在人间很少能有所得。
但王重阳并不怎地在意,他一心寻找后人,以传学识。
然此二载馀之间,并无甚了不起的后辈,能教他传得学识,他只得一直行走。
王重阳催马行走路上,有些叹息,说道:“今到底兵荒马乱,原一心修行,得闻学识者,少之又少,我若是要寻到合适的继承之人,恐难度极高。然便是难度极高,我亦须为之,学识须悉数传下。”
王重阳行得多时,走入一城中,忽见城中有些喧嚣,他心有不解,拦住一路人,问道:“老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