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决胜前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决胜前夕 (第2/3页)

向武大为:“你呢?”

    “我跟他一样,您到哪,我就到哪!”

    “好。”洪涛一脸正色地命令:“林大锤、武大为,现在交给你们英雄团去执行一项天大的任务,你们就给我当’天兵天将’吧。”

    “是!”两人齐声回答。等了一会儿,却不见洪涛有下文,林大锤满腹狐疑:“师长,什么是’天兵天将’?”

    武大为也是大惑不解:“要我们去当空降兵?打沈阳?”

    “哈哈哈哈!”洪涛大笑起来,“不对!不对!你们的任务是当’天兵天将’,要弄清什么是’天兵天将’,就得先弄清什么是’天’?林大锤,你先说说。”

    林大锤想,头顶上不就是天嘛,师长肯定不是指这个天,于是略一思索后说道:“***是天,我们的军队是***的军队,当然是’天兵天将’了。”

    不等洪师长点名,武大为急着说:“老百姓是天,我们的军队就是为解放老百姓的,所以我们是’天兵天将’。”

    望着两人急切想知道答案的眼睛,洪涛意味深长地笑着说:“你们俩说得都对,也都不对。***是1921年才成立的,那以前就没有天啦?”林大锤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洪涛接着说:“老百姓是天,可是几千年来,反动统治集团,谁拿老百姓当个天呢?”武大为也被问住了。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解放军靠什么去填饱肚子,解放全中国呢?老百姓要没有粮食,靠什么活命,靠什么去支前打蒋匪呢?”

    一席话,反把两人弄得云里雾里。林大锤不解地问道:“就算那粮食是天,和我们作战部队有什么关系呢?”

    洪涛一脸严肃地说:“眼下,打沈阳正需要粮食,很快我们就要取得全国胜利了,全国人民需要粮食,新生的政权需要粮食。大胡子首长点名让你们俩去搞粮食,支援沈阳前线,所以你们就是’天兵天将’。”

    洪涛知道只有把大胡子首长摆出来,才能阻止他俩的死缠烂磨。于是从文件包中拿出两张委任状,命令道:

    “现委任林大锤同志为**龙脉县县委书记。委任武大为同志任开荒大队大队长。”落款是“**三江行署委员会”。接着又说:“目前林大锤主要任务是搞粮食,支援沈阳前线。武大为一方面要配合林大锤搞粮食,然后逐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开荒、创办机械化农场上去,要为全国解放后,大面积开发荒原,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创造经验。”说完把手中的委任状交到两人手里。

    谜底终于揭开了,原先的如意算盘全落空了。林大锤急了:弄粮食,这和打仗连边都挨不上,于是他脖颈一拧,脱口而出:“我不去!我非要跟你一块儿上前线,打沈阳,解放全中国。”

    武大为也耐不住了,接着林大锤的话茬,嘟囔道:“开荒种地,还是跟土坷垃子打交道,啥’天兵天将’啊,那不就是个’地兵地将’吗?要种地,我还不如背起行李卷,回老家种地得了。”

    这一手洪涛早就预料到了,有牢骚尽管发,但是任务还得接受,工作还得干好。望着眼前两个不省心的部下,洪涛又是爱又是恨,故意没好气地说:“你们刚才不是说要跟我吗,告诉你们,我和你们一样,也打不了仗了。大胡子首长点名让我去三江行署当专员。”

    正在这时,电话铃声又响了。他拿起听筒,电话那头传来了大胡子首长爽朗的笑声:“……没做通吧?……没关系,这两人我了解,你就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通也得通,不通也得通。我们打沈阳部队没有粮食吃,我就找他林大锤、武大为算账。另外,你赶快到我这儿来一趟,我还有些具体的事情要跟你细谈一下。”

    “是!首长。我马上到。”放下听筒,洪涛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刚才的电话你们俩都听到了吧,我没时间跟你们细谈了,给你们七天时间,回去准备准备。龙脉县是解放区,那儿的工作左光辉县长会配合你们的。在当地,他也是出名的大英雄哩!”说完,头也不回地上了吉普车。

    就这么干脆,决无讨价还价的余地。洪涛虽然用大胡子首长暂时镇住了林大锤、武大为,可他俩还是不甘心,追了出去,对着正准备关车门的洪涛:“师长,求你再跟大胡子首长说说,我俩不去!行吗?”

    “吗”字的话音还没落,吉普车已经一溜烟地远去了。林大锤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刚来时的那股子劲儿,早已没了踪影。他望着手中那张委任状,又望望蹲在他边上用手捧着脑袋的武大为,气得把那张委任状揉成一团,狠狠地往地上摔去,过了好半天,他又把那团纸捡了起来,抹抹平,揣了起来。

    夜色中的长春大街上,一辆黑色的雪佛兰轿车正在艰难地驶着,司机凭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好不容易绕开路障和死尸,缓缓地停在一幢小楼前,从门的右侧挂着的木牌上可知这里是:新七军军需处。司机等车停稳后,跑到车的右侧,拉开车门,然后又用手搭在车门的上沿,从车里慢腾腾迈出一个戴墨镜的军官。他刚刚在军部参加了一个团以上军官的紧急会议。

    他叫什么,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打他记事起,就没见过自己的父母。有人告诉他,他家住在王店镇。父亲姓王,抽大烟抽死了,两个哥哥相继送了人,他因为小,人家嫌不好养活,就没人要。母亲也顾不了他,就自顾自改嫁了。家中他排行老三,于是“王三”就成了他的名。这王三命还挺大,吃着百家饭长到了十几岁。他没了父母,又在人渣堆里混,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狐朋狗友。很快王三就成了他们的头儿。他为人歹毒,屁点儿大的事,他也敢下狠茬子。谁要和他意见不合,轻则打你个缺胳膊断腿,重则非要置你于死地。于是江湖上便送他外号“王老虎”。终于有一天,王老虎纠集了一帮弟兄,上了龙脉县外的龙脉山,占山为王。这帮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窝。他们打家劫舍、拦路抢劫,队伍日渐扩大,山寨日渐殷实,可王老虎却并不痛快。这些年王老虎除了抢劫钱财,抢到的更多的是粮食。吃不了要坏,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突然,有一天,山寨里来了个算卦先生,居然一卦就算出了他的这点儿心事,这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天就拜算卦先生为师,留在山寨住了半个多月。在算卦先生的指点下,王老虎在龙脉县开了个“王记粮点”。原来,这龙脉县水陆交通便利,自打明朝起,这里就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粮食集散中心,商贾云集。但是这些年,由于战争,再加上土匪的为非作歹,这里的粮食买卖远不如从前。说来也怪,自从王老虎把大本营从山寨搬到县城,开始捣腾粮食买卖,龙脉县的粮市又逐渐兴旺起来。不久,他的两个拜把子兄弟见他买卖做大了,都来投奔他,有了这弟兄俩的帮衬,王老虎更是如虎添翼。哥仨在龙脉县狼狈为奸,胡作非为。他们欺行霸市、杀人越货、强买强卖,很快就坐上了龙脉县粮商的头把交椅,人称“龙脉三虎”。老二,江湖绰号“楞子”;老三,江湖绰号“流子”,正好三人都姓王。王老虎在上,接下来就改称“二虎”、“三虎”了。这三兄弟,在龙脉县,臭名远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