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5章 收复八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5章 收复八州 (第2/3页)

  在他送出消息的同时,远在江陵城的刘继隆,也在一封封捷报中,接到了洛阳的奏表。

    “申州、光州、随州都被拿下,大别山的八关被攻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高千里的手段不算高明,不过进达病倒了,这确实是吾没有想到的。”

    延光阁内,刘继隆站在这昔日元稹与白居易观赏江景的地方,远眺阁外长江景色,眉头微微皱起。

    “以义山的性子,既然接过担子,答应了进达的要求,必然不会特别奏表与吾。”

    “这件事情你且派人去查查,看看是谁在针对他。”

    刘继隆背对着赵英开口,赵英闻言颔首,继而作揖道:“殿下,只是不知查出来后……”

    “暂时不用处置,不过吾确实得给义山写封手书,让他安心在洛阳理政。”

    他将赵英所说打断,继而转身坐回主位,提笔沉思片刻后才落笔写成一封手书。

    在将手书递给赵英的同时,他特意吩咐道:“敕令张昶、郑处围剿党项的李思恭,若是他还负隅顽抗则不必留手。”

    “敕令斛斯光,令他以骑兵驰援代北,莫要让李克用入寇成功,至于契丹的宵小之徒,日后再收拾也不迟。”

    “是!”赵英连忙应下,他知道这是自家殿下在给北边那群人找事情做,哪怕没有这些宵小之徒入寇闹事,自家殿下也会安排。

    如今这群人既然闹事,那便正好趁此机会,好好安排北疆的这些将领收拾入寇异族。

    “洛阳那群人,最近是否有什么异动?”

    刘继隆询问赵英,赵英闻言低下头道:“豆卢瑑、裴澈等人似乎在密谋做些对您不利的事情。”

    “殿下,要不要某现在就派人将他们……”

    “不必。”刘继隆摇摇头:“不差这一时,等收复了南方,便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赵英见他已经有了安排,便不再主动说些什么,只是确认他没有吩咐后退出了延光阁。

    在他走后,刘继隆则是琢磨起了朝中的事情。

    豆卢瑑、裴澈等旧臣不过是跳梁小丑,他真正需要担心的,还是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

    天下平定后,朝廷必须要改革制度,而可供刘继隆参考的,只有宋元明清。

    元的制度过于混乱,不太适用于如今。

    宋代因为紧邻五代十国,教训过于深刻,去武的风气太重,对武将限制也太重。

    清代的制度倒是不错,但清代制度建立在八旗制度上,刘继隆不可能培养一个八旗来帮助自己巩固中枢权力,因此他能选的只有明代的制度。

    明代的制度,总体又分为朱元璋和朱棣的两套制度,朱元璋的制度明显是强人制度。

    如果皇帝没有朱元璋那种每天理政四百多件事情后,还能回宫造小人,随后睡两个多时辰就起床继续理政的精力,那他这套制度便会有着极大的缺陷。

    要知道与朱元璋做相同事情的李世民只活到了五十岁,而朱元璋活了七十一。

    这种精力强人设计的制度,只有同样是精力强人的皇帝才能玩得转,所以刘继隆并不考虑朱元璋的那种制度,甚至对于朱棣留下的制度,他也并不喜欢。

    他所想的,还是以朱棣时期的明代制度为主体,将问题极大的卫所制、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制度,以及藩王、户部财政不集中、官员俸禄折色等问题打上补丁。

    至于内阁和军机处,这两个制度虽然相差很大,但最开始都是类似于顾问机构的制度。

    明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没有任何权力,但随着宣德以后的皇帝不喜欢处理政务,加上皇帝开始让六部尚书担任阁臣,这就让内阁官员有了内阁、尚书两重身份,权力自然就大了。

    尤其是宣德以后,内阁拥有了票拟权力,又联合六科掌握封驳权,内阁的权力便大的有些不像回事了。

    同样的,军机处最开始也只是当个皇帝顾问的机构,但从同治向后开始,军机处也就开始渐渐向宰辅机构演化了。

    军机处虽然没有封驳权,但军机大臣在清代后期也常常选择搁置来摆烂,本质上都相差不大。

    说到底就是王朝到了后期,各衙门权柄极重是正常的,制度定的再好,但毕竟人亡政息。

    朱元璋与雍正又怎么想得到,起先只是个类似于顾问的机构,会渐渐发展成为权柄极重,甚至对皇帝反客为主的机构?

    思绪此处,刘继隆提笔将自己所设想的制度一一写在手中文册上,整个延光阁内除了风声,便只剩下了他的落笔声。

    在他构思新朝制度的同时,江北十五万汉军却在高歌猛进。

    陈瑛率先攻入安、郢二州,王式所率军队接连拿下大别山八关,东边的陈靖崇也终于进入舒州境内,长驱直入。

    面对四面都是敌军的局面,只有五万军队的梁缵显得独木难支,他开始收缩军队于黄陂、黄冈、汉阳、皖口。

    在他的全线收缩下,汉军不断追击占领诸州。

    待到十月初,江北八州只剩下梁缵所收缩的这四座城池还在坚守,而他的收缩也渐渐出现了成效。

    由于江北八州百姓早就被高骈迁徙前往了湖南,因此汉军深入八州后,渐渐的开始感觉到了后方粮草转运不顺,只能加大对后方民夫的征募。

    双发一时间僵持起来,而身处江东的高骈却已经趁势拿下了无锡、苏州、湖州,此刻正在与宋威、董昌联军隔着浙江(钱塘江)对峙。

    “这群鼠辈,难道以为退往浙东,吾便拿不下他们了吗?”

    浙江西岸,高骈观望着浙江东岸的联军军营,再看向浙江江面那大大小小数十艘战船,面色沉思,似乎在想着破敌之法。

    在他寻思的同时,高钦火急火燎的赶来,顾不得高骈此刻在沉思,连忙道:“阿耶,西边急报!”

    他递出三份急报,分别来自鲁褥月、梁缵、蔡袭三人。

    “叛军连续攻占我军黔中、思州,如今两军对峙于费州境内。”

    “江北八州已经失陷大半,仅剩四座要城还在手中。”

    “南蛮入寇安南,蔡袭请援。”

    三份急报,分别来自不同方向,高骈皱着眉将它们尽数看完,随后才整理了一番思绪,继而吩咐道:

    “敕令鲁褥月,若是费州、夷州均坚守不住,那便立即早早迁徙百姓南下矩州。”

    “敕令俞公楚,以其率军二万驰往黔东诸州驻守,莫要让叛军入寇湖南。”

    “敕令梁缵,若杀伤敌军甚众,则事不可为而渡江撤往湖南,驰往黔东驻守。”

    “敕令高杰,以水师接应梁缵,随后封锁长江,逼刘继隆水师现身!”

    刘继隆的水师迟迟不曾现身,这让高骈有些摸不准,尤其是鲁褥月和梁缵的军报中所提到的叛军妖术。

    他可以断定,如果那种妖术真的类似于投石机那样,能使铁球命中城墙,那肯定也能命中舟船。

    想到这里,高骈继续看向高钦:“敕令给高杰,令他告知水师诸军,小心防范梁郎军报之中所提到的那种妖术。”

    “是!”高钦果断应下,随后转身赶回牙帐,将高骈的敕令尽数发往各处。

    在他发出去敕令的同时,高骈则是观望以水师护卫浙江,试图将自己挡在浙江西岸的宋威、董昌所部。

    二人既然已经归顺了刘继隆,那必然会负隅顽抗到底。

    自己麾下的水师都在江夏和皖口,现在没有水师可以来与之来浙江交战。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沿着浙江前往中上游,利用水师只能在下游作战的情况,在上游渡江前往浙东作战了。

    想到此处,高骈对左右吩咐道:“留兵五千在此驻扎,令孙儒率军二万,沿着浙江攻向睦州,等待睦州告破后,便集结兵马进攻浙东余下的杭、越、明三州!”

    “末将领命!”孙儒不假思索应下,眼底却闪过几分盘算。

    半个时辰后,随着孙儒带兵赶往富阳,高骈则是看向身后的将领:“江西的三万新卒都调来了吗?”

    “已经在江东各州驻扎。”将领们的答复让他稍稍心安几分。

    “淮南的李阳春还没动,他手中起码还有一支水师和两三万兵马,不可忽视。”

    “若是他渡江南下,便立马令皖口水师沿江而下。”

    “是!”左右将领各自应下,高骈则满意返回了自己的牙帐。

    在他返回之余,浙江东岸的杨行愍在看见高骈调兵出营,沿着浙江上游而去时,他便暗叹糟糕,于是对身旁的李神福道:

    “传令给睦州的宋使君,高骈以大军沿浙江往睦州而去,令他早做防备。”

    “是!”李神福果断应下,并派快马往睦州赶去。

    高骈本就要想着吃下他们,尤其是如今在得知他们归顺了刘继隆后,吃下他们后再与刘继隆交锋的心思就更重了。

    杨行愍有些叫苦,忍不住转头看向袁袭:“先生,淮南的官军到底什么时候渡江?”

    面对他的询问,袁袭也暗自盘算起来,过了片刻后才说道:

    “若是某所想不错,朝廷必然已经在强攻其余各处,逼高骈回防。”

    “若高骈回防,则淮南立马出兵江南,占据江东后多面夹击高骈所部叛军。”

    “眼下高骈执拗讨平我军,我军必须得撑到高骈撑不住才行。”

    袁袭这话令杨行愍有些烦躁,这是源于情报缺失的不自信。

    倘若他知道黔中道岌岌可危,江北八州只剩四座城,那他便不会如此担心了。

    在杨行愍担忧自己处境的同时,与江东隔江对峙的扬州衙门内,李阳春站在沙盘前面不改色,而堂内则是站着刘松、谭凯、邓俨及七八名都尉,二十余名别将。

    别将之中,葛从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