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4章 兵分六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04章 兵分六路 (第1/3页)

    “荒谬!这是谁传的谣言?!”

    八月,洛阳政事堂内,高进达看着手中带有谣言奏表,整个人气得胡须发颤。

    站在他面前的众多官员,尽皆脸色难看,而负责此事的陆龟蒙则是连忙作揖道:“这谣言在淮南、河南、东畿不少州县都在流传,显然是想要挑动朝廷后方不安。”

    李商隐鲜少说话,但在听到陆龟蒙这番言论后,也不由得接上话茬。

    “能在如此范围,挑动如此多谍子传播流言的,也只有南边的高千里了。”

    “若是不出意外,普王与传国玉玺,合该在其手中,毕竟康觉斯此前已经说过,他并未见过传国玉玺,而彼时洛阳城四周的多方势力,基本都已经归附朝廷,只剩下南边的高骈。”

    他将普王李俨和传国玉玺的下落道出,瞬间便让整个政事堂乱了起来。

    “若是如此,理应速速讨平高骈!”

    高进达不假思索开口,而刘瞻、萧沟及韦庄、皮日休等人则是面露难色。

    他们自然想要拿回传国玉玺,可他们也清楚,刘继隆若是夺回传国玉玺,便代表着南方大概已经扫平,届时他必然称帝,大唐国祚也将就此结束。

    他们心情复杂,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反倒是李商隐、韩正可、张瑛、李衮师、杜荀鹤、聂夷中、李山甫等早已归顺刘继隆的臣子面露坚定。

    面对他们的这番话,高进达沉吟道:“此事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安抚朝中不安的官员们。”

    “此时须得殿下亲自出声安抚,不然仅凭某等,恐怕无法令群臣心悦臣服。”

    高进达所指之人是谁,堂内众人无比清楚,纷纷点头称是,随后便见高骈写下奏表,令快马送往了江陵。

    刘继隆接到消息时,已经是八月中旬的十四日了。

    在流言四起的这近一个月里,无数奏表纷迭而至,其中劝进的奏表更是堆成了一座小山。

    面对这些奏表,手拿高进达刚刚送抵奏表的刘继隆则是玩味道:

    “这个高骈,为了赢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不过他莫不是以为,吾及吾麾下将领就如此迫不及待?”

    他自信满满的开口,因为他清楚,这些所谓的劝进奏表,他即便不回复,下面的那些将领也闹不出什么事情。

    不过他们想要的只是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自己给他们也无妨。

    “这些劝进奏表,派快马亲自口传敕令,便说等吾南下得了玉玺,届时无需他们劝进,吾自会向前迈出那一步。”

    刘继隆的话音落下后,思政殿内的赵英、曹茂、耿明三人便纷纷作揖称是。

    见他们如此,刘继隆也颔首道:“明日便是中秋,算算时间,王建应该已经开拔军队,准备进攻黔中道了。”

    “这高骈手段不少,却始终软绵绵的,对我军造不成伤害。”

    “不知道等他精心布置的黔中铁桶被吾军轻松捅穿时,他是否还能在江东平静的围剿宋威、董昌。”

    高骈觉得自己的手段能成功,无非就是将他内部想象成正常的节帅与牙将关系。

    若真是这种关系,牙将胁迫节帅更进一步倒也正常,但刘继隆与其麾下可不是这种关系。

    汉军能从陇右打出来,打到如今的地位,全靠刘继隆个人领导和麾下将领协从。

    旁人怕功高震主,但刘继隆可不怕,因为他本身就是最高的功臣。

    高骈既然出手了,那他自然也不可落后。

    西川的王建、邓州的陈瑛、蔡州的王式、庐州的陈靖崇、扬州的李阳春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八月十五到来,先后出兵攻打高骈了。

    十六万老卒加三万水师及十二万新卒,合计三十一万兵马。

    刘继隆倒是要看看,这高骈拿什么来阻挡。

    在他如此作想的同时,各道州县征募民夫的数量也可堪称惊人。

    除了作为二线部队的十二万江淮新卒没有准备第一时间上战场,其余十六万老卒所需民夫及三十万。

    若是算上水师,此役所调动军民,暂时已经达到了六十一万。

    这还是没有打过长江的情况,而打过长江的第一战,无疑被刘继隆放到了西面的黔中道。

    “窸窸窣窣……”

    “哞——”

    乾符三年八月十五中秋,面对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的黔中道,王建果断按照敕令发兵攻打。

    不过他并没有老老实实的集结重兵,走一路攻打黔中,而是自己亲率三万主力走涪州,顺着黔水攻往黔中。

    高述、刘建锋各率军一万,分别走戎州、渝州去攻打被高骈所部占据的戎州诸县及南州。

    以五万对五万,刘继隆倒是很信任王建,而王建也自然不敢辜负这份信任。

    三万大军及其身后的七万民夫队伍,形成了二十余里长的行军队伍。

    这样的队伍在这官道宽不过二丈,窄仅丈许有余的地方行军,极易遭到埋伏。

    好在黔中地形复杂,大军根本难以攀登山顶去袭击官道上的军队,故此只需要多派塘兵,小心河谷及密林便足够。

    “这黔州境内依旧燥热,但却比涪州要好太多了。”

    马背上的王建与王郅交谈着,浑然不顾旁边王郅已经袒胸露乳的情况。

    十万军民,行军二十里路程,这样的规模,根本无法遮掩踪迹,好在王建也没想着遮掩。

    “我军距离武龙县尚有八十里,今日再走二十里便扎营休息,明日继续前往武龙。”

    “黔中作为唯一失去长江庇护的地方,高千里肯定在此布置了诸多手段,不可不防。”

    “派出某从巴山招募的两千獠子军充当塘兵,他们登山如履平地,定然让叛军讨不得好。”

    为了应对黔中复杂的地形,王建在巴山招募两千獠人,充为獠子军操训,并将他们的家人也接下山,安置了田地。

    按照汉军传统,王建对其扫盲了六个多月,如今已经能简单的书写和说些不太准确的官话。

    这些獠军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不比黔中群蛮差,定然能防止鲁褥月利用黔中群蛮来偷袭己方。

    “末将领命!”

    王郅领命后调遣獠军穿戴胸甲,持弓箭军槊从后军往前军赶去。

    不过两个时辰的时间,两千獠军便已经将汉军前方二十里左右的山川搜寻了一番,确保大军行军安全后,开始跟着大军移动而不断移动。

    黔中鲜少有平川,想要找到较为平坦的驻营地点,不仅需要向导,还需要獠军探查。

    在向导和獠军的配合下,王建所率十万军民很快寻了一处尚且还算平坦的地方驻营。

    与此同时,汉军麾下的獠军也与鲁褥月麾下的塘兵遭遇,双方在短暂交锋后,各自返回复命。

    王建并未在意,只是令獠军继续戒备,明日大军兵临武龙后,自然会攻下武龙,作为驻兵之所。

    相比较下,王建率军进入黔中的消息在被塘兵传回武龙后,很快便被武龙守将派快马送往了夷州。

    “黔州、戎州、南州……好好好,那就看看汝牙口如何!”

    夷州绥阳衙门内,作为黔中观察使的鲁褥月在看到王建兵分三路来攻打自己后,早有准备的他并不慌张。

    黔中道被他经营五年之久,各处城池关隘都垒砌石条而成,便是他自己用军中火药都无法轻易破开,故此他很有自信。

    五万兵马攻打五万人驻守的黔中道,他有自信把王建的牙口崩碎。

    “军令,诸州县坚守不出,莫要在外与之交战,只需要坚守,层层撤退即可。”

    “末将领命!”

    鲁褥月的想法很简单,利用地形和工事来不断消耗王建,等到他精疲力尽时,再发起致命一击。

    在他的军令下,各州县城池纷纷严防死守,而并未选择与汉军野战。

    正因如此,在鲁褥月传下军令后的翌日黄昏,王建便带军三万抵达了武龙城下。

    果不其然,武龙依托武陵山与大娄山,处于黔水北岸,两山相夹间。

    城池规模不大,周长不过二里余,恐怕城内也不过数千军民。

    饶是如此,这座以石条垒砌而成的城池,若是换做同时期其他军队所见,必然会望而生畏。

    只是这些军队中,并不包含汉军,更不包含王建。

    “驻营,明日火炮列阵,给某狠狠地打!”

    王建只是扫视了武龙城,便知道鲁褥月在这座城池费了不少心思,但这座城却根本无法挡住他的兵锋。

    进攻戎州和南州的军队只是偏师,真正的主力只有他,所以火炮也全部集中在他手上。

    明日他便要看看,这座坚固的五龙城,能不能挡住五十门火炮的狂轰滥炸。

    “去!”

    调转马头,王建返回了正在搭建的牙帐,而王郅则是留下,指挥三军开始扎营。

    十万军民齐齐行动,队伍沿着大娄山与黔水延绵十余里,如此景象让只有五千守军的武龙守将紧张万分。

    只是当他感受到脚下的坚固后,他立马回头对众人道:“武龙坚固,且观察使已经下令,我军只需要坚守杀伤叛军,哪怕城池失陷,也可以无罪撤往信宁城。”

    “接下来即日,诸位只需共勉杀敌,便能获功得赏!”

    信宁城距离武龙城不过四十余里,若是城墙即将失守,只需要撤往信宁,砍伐些树木就能阻碍汉军追击,这便是黔中的优势。

    山高且密,林多且路窄,几乎不存在绕道后方的可能,只有硬着头皮撞破一座又一座城池。

    想要沿着黔水攻到绥阳,便是汉军个个铜皮铁骨,这十几座坚城也足够让他们头破血流了。

    武龙诸将如此作想,同时打开城门,将武龙城内的数千百姓提前赶往信宁城。

    这也是鲁褥月的吩咐之一,坚壁清野,让汉军不仅无法获得缴获,也无法获得人力来充当民夫,继而使其不得不从后方征募民夫,加大后勤压力。

    在驱赶完百姓过后,武龙五千守军开始沉默下来,黔水山峡的战云浓重得令人喘不过气。

    翌日清晨,随着天色渐渐变亮,王建以五千后军守住后方,以两千獠子军向北边的群山探索而去,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