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03章 饮马长江(万字大章) (第1/3页)
“直娘贼……这南边这么热,某等怕是还没见到叛军便要热死在路上了。”
“热便罢了,某现在只觉得喘不上来气。”
六月下旬,在大旱带来的热浪不断翻滚人间时,如山南东道这种多树林湖泽的地方更是显得闷热异常。
官道上,赵英与曹茂两个人连甲胄都没穿,袍子半截,露出胸腹来不断散热。
饶是如此,二人却依旧汗水直流。
与他们相比,在他们前方的刘继隆虽然还能保持风度,但汗水也浸湿了幞头与领口。
在他们身前身后,长近里许的队伍令人侧目。
作为护卫的骑兵正骑在乘马背上,身后则是毫无负担的军马。
他们穿着赤色短衣,头戴幞头,腰间系着鄣刀与横刀,手执弓箭和马缰,各个汗流浃背。
每队骑兵之间,则是由数十名民夫驾驭的十余辆双马马车在为前面的队伍运送甲胄、粮食、草料及行军帐篷等物资。
押运粮草的马车木轴每转半圈就要发出刺耳的吱呀,草垛上捆着的扎甲被颠得甲片倒竖,像一群躁动不安的银鱼。
相比较兵卒还得忍受军纪,汉军雇佣的当地民夫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基本把短衣的袖子卷到肘弯,袒胸露乳。
这样的队伍足足长达里许,而他们所走的官道两侧别说看见村庄,便是连平地都看不到,左右尽皆是无数茂密树林,极易设伏。
比起他们此前经过的诸道,山南东道的自然环境,宛若让刘继隆去到了后世的两广,潮湿闷热,且植被茂密。
哪怕官道营建的地方已经远离湖泽,但依旧还是能感受到植被那浓浓的草熟味。
“山南东道就这么热,湖南和岭南得热成什么样?”
马背上的刘继隆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水,他已经在南阳待了近一个月,如今正准备南下前往襄阳,然后再逐步南下前往江陵,等待入冬后的战事开启。
只是他似乎高估了自己,哪怕如今已经快要入秋,但是山南东道野外的气候环境还是让他有些许不适应。
这般想着,刘继隆有些后悔,心想自己应该再往后推迟一个月再南下。
不过前线确实有许多事情需要刘继隆亲自了解才能定下策略,他却不能因为天气闷热而后退。
“硬着头皮走吧!”
刘继隆咬牙前进,但这时前方却突然传来了阵阵刺耳的木哨声。
“哔哔!!”
“噜噜噜——”
不等木哨声彻底结束,远方再度传来了不知何种动物的怒吼嘶鸣声。
“那是什么声音?!”
霎时间,无数马匹纷纷骚乱,骑兵们连连安抚,便是连刘继隆胯下马匹都忍不住慌乱了片刻。
与此同时,南边开始有骑兵慌乱疾驰而来,冲到刘继隆等人面前后连忙行礼:“殿下,南边有巨兽拦路,还请您暂时回避!”
“巨兽?”刘继隆听着远方那不断传来的熟悉声响,不仅没有后退,反而策马朝着南边赶去。
曹茂与赵英见状,连忙带着百余名骑兵跟随刘继隆往前方疾驰而去。
众人没有疾驰太久,莫约半盏茶的时间便见到了远处正在有一群巨物挡在了官道中间,与十余名塘骑正在对峙。
“殿下,这是什么?!”
曹茂瞪大眼睛,看着远方那高大的身影,眼底都不由有了几分畏惧。
“这是大象,莫要招惹他,让塘骑先退回来。”
刘继隆没想到还能在南下襄阳的道路上遇到大象,毕竟这存在他只在后世的动物园看过。
哪怕有野生的,也通常只存在于云南南部地区和中南半岛的密林中。
自商代至如今,由于全球气温整体都在往下走,这些热带动物也基本开始向南迁徙。
不过若是在某些比较酷热的年份,他们还是会选择性的北返,然后在冬季继续南下。
长安、洛阳留存的史书中,开元、贞元、元和年间都有过象群北上山南的记载,再往后便没有了。
倒是不曾想,竟然能让刘继隆在野外碰到。
“噜噜噜……”
在刘继隆的军令下,前方与象群对峙的塘骑开始撤回,而那十余头象群见到刘继隆他们没有继续靠近,很快便开始走入官道旁西边的密林中。
在他们走后半柱香的时间,刘继隆这才带着众人上前,见到了那些大象留下的痕迹。
密林内的灌木丛仿佛被什么东西碾压过一样,直接践踏出了一条土道。
“猪犬的家伙,这东西得多大啊?”
曹茂翻身下马,用手丈量着象群留下的足迹,满脸惊叹。
他没有去过长安和洛阳,自然没有见到宫廷中关押的那些奇珍异兽。
在那些奇珍异兽中,诸如老虎、大象、犀牛、熊等等各类异兽都不算少,每日吃喝都是笔不小的费用。
“敕令各州县官员,莫要干涉象群。”
见曹茂如此,刘继隆想到了官员喜欢献宝和献物的习惯,于是对赵英吩咐起来。
若是他不吩咐,这山南东道的各州县官员知道有象群北上后,肯定会派人去捕象献物。
此前几次象群北上,各州县便是如此操作的,但刘继隆却不喜欢这些。
后世动物园都去过的人,他对这些动物可没有什么好奇心理,若说抓两只熊猫给他倒是可以,反正洛阳也能生长竹子。
“好了,塘骑继续南下,今日在邓城休整,明日再渡水前往襄阳。”
结束插曲,刘继隆便觉得也没有那么热了,吩咐着塘骑继续探哨后,便带着两千军民的队伍继续向南前进。
见识了山南东道各州县相通官道的实际情况后,刘继隆对于日后向南开拓的心思也加重了起来。
山南东道尚且如此,更别提更南边的湖南、岭南和岭西等处了。
顶着闷热的天气,大军继续向南行军三十余里,直到黄昏时分才渐渐显露出几分凉爽,左右前后的植被也渐渐变得稀疏了起来。
当前方出现整片平地的时候,行军的将士及民夫们纷纷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当他们进入平地后,随处可见的便是水田稻苗,远处数里之外则是一座规模不算大的城池。
由于曹茂提前吩咐过,因此城门并未如期关闭,而是等待着刘继隆所部到来。
城门口的县衙官员等得焦急,直到见到远处有兵马南下而来,这才连忙整理衣冠,在兵马即将抵达前躬身作揖。
“臣等,参见汉王殿下……”
整个邓城县衙十余名官员,五十余名吏员纷纷唱礼,声音足以让远处的刘继隆听见。
刘继隆策马上前,曹茂与赵英紧随其后。
待来到众官吏面前,他简单打过招呼,便让曹茂安排将士与民夫们进城入军营休息。
这些民夫只负责从南阳到邓城,如今已经抵达,便需要县衙调拨钱粮,结算工钱后,重新招募民夫为刘继隆他们搬运物资,以便明日渡过汉水,南下襄阳。
由于已经入夜,根本看不出个什么民生,因此刘继隆并未游荡,而是早早休息。
翌日,当县衙为刘继隆他们招募了民夫,并准备了渡船后,刘继隆这才前往了渡口。
不得不说,虽然汉水以北的各州被黄巢、秦宗权等人祸害不浅,但当初的萧邺在守城上还算不错。
邓城作为襄阳渡口,自然要比各州县繁荣不少。
如刘继隆当下所见,渡口上舟船数十上百,搬运货物的力夫更是足有数千人。
他们代表的可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后的一家人。
“这邓城县不大,力夫倒是不少。”
刘继隆望着热闹的渡口,不免对身旁的曹茂、赵英说着。
邓城的县令见状,也旋即解释道:“当初北边战乱,许多百姓涌入襄州,如今这些百姓虽然已经安家,但夏收结束,秋收还有大半个月才到来,他们自然不可能在家休息。”
“大半个月时间开垦不了多少土地,倒是在渡口干活,每日工价十钱,足够买几斤米回家解决解决温饱了。”
即便来到邓城,当地百姓的工价依旧在十钱左右。
“邓城及襄州的物价如何?”
刘继隆询问着这几位关西籍贯的官员,随后便见他们与自己解释了起来。
总的来说,襄州乃至整个江陵府的物价都比较低,毕竟江陵府这些年除了遭受过一场冻雨外,便几乎没有遭受过其他灾害。
若非如此,山南东道近半人口也不会聚集生活在此。
了解了物价后,刘继隆又想起了昨日遭遇的象群,不免问道:“长江如此广阔,吾昨日南下时却见有象群经过官道,这些象群如何渡过长江的?”
“回殿下。”见刘继隆询问,县令主动解释道:
“昨日臣等得知此事也感觉到诧异,故此询问过衙门中的一些老吏。”
“据他们所说,象群会趁长江水浅时,利用长江中的沙州渡江,继而北上觅食。”
“待到南迁时,便会走沙州游过长江,南下黔中、湖南等处。”
刘继隆闻言愕然,他确实不知道大象还会游泳,并且还能游过长江,毕竟他可是见过长江是什么样子的。
相比较他,对长江不了解的曹茂则是以为长江旱季与黄河差不多,故此爽朗笑道:“那种巨物竟然能够游泳,果然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在他们讨论着昨日所遭遇象群的同时,将士与马匹已经先后往返汉水数次,将一千精骑和两千余匹军马、乘马载过汉水。
邓城与襄州之间的汉水足足宽阔里许,虽说比不得长江黄河,却也是能排进中原前十的河流了。
眼见兵马已经过去,刘继隆便带着赵英、曹茂离开了渡口,登船向襄阳而去。
汉水渡口,主要以江汉舸、汉津驳、漕舫为主,载重数百石到千石不等,所耗木料甚多,性能不及汉军的福船。
饶是如此,数十艘舟船乘风破浪的感觉,还是让曹茂这个没有坐过什么大船的家伙呜呼叫嚷。
刘继隆瞧他三十多岁却依旧有这般活力,也忍不住爽朗笑了几声。
江风拂过,原本的燥热也被带走,只留下凉爽与痛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