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全书完!) (第3/3页)
底切断了南宋的粮道和退路。
决战当日,长江之上战船密布,杀声震天。
明军的战船经过精心改造,不仅更加坚固,而且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火器。“火龙出水”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精准地击中南宋水师的楼船,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火铳队整齐排列在战船甲板上,随着一声令下,铅弹如雨点般射向敌船,南宋士兵纷纷倒地。
南宋大将亲自指挥战船反击,试图冲破明军的封锁,但在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一切努力都显得徒劳。
与此同时,苏允亲率的中军也开始对临安城发动总攻。
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块和装满火药的陶罐不断抛向城头,城墙在剧烈的震动中摇摇欲坠。
明军士兵们架起云梯,冒着箭雨攀爬而上,与守城的南宋士兵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经过数日的激战,临安城终于被攻破,南宋丞相背着小皇帝赵昺,跳入了茫茫大海,南宋就此灭亡。
至此,大明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南北对峙局面。
平定南方后,苏允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辽国残部。
此时的辽国,在之前的战争中元气大伤,残余势力退守漠北,却仍不时侵扰大明边境。
洪武六年春,苏允任命郑朝宗为征北大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
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和先进的火器,在草原上与辽军展开了多次激战。
在斡难河畔,郑朝宗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埋伏。
当辽军进入伏击圈后,明军突然发起攻击,箭矢、火器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
辽军顿时陷入混乱,死伤惨重。
耶律洪基的侄子耶律淳率领残部拼死抵抗,但最终难以抵挡明军的攻势,不得不率领部众向西逃窜。
大明的北伐大军乘胜追击,将辽国残部一直赶向更西的地方,彻底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北伐胜利后,苏允开始着手解决西南地区的问题。
洪武七年,大明军队兵分两路,向大理和吐蕃诸部进发。
进攻大理的军队由平子澄率领,他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展示明军的强大武力,另一方面向大理百姓宣扬大明的政策,承诺给予他们和平与安定。
在明军的强大压力下,大理国王段兴智被迫投降,大理就此纳入大明版图。
与此同时,另一路大军在章楶的带领下,向吐蕃诸部发起进攻。
吐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明军凭借着高超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翻越雪山,穿越峡谷,与吐蕃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战斗。
最终,吐蕃诸部被逐一击败,纷纷向大明称臣纳贡,大明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在稳固了陆地疆土后,苏允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他深知,海洋蕴含着无尽的财富和机遇,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洪武八年,苏允下令大力发展海军,建造了大量先进的海船,训练了一支庞大的水师。
大明的海军首先将目标对准了东南亚诸国。
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出港口,所到之处,东南亚各国无不为之震惊。
明军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技术,迅速征服了众多岛屿和城邦,将东南亚纳入了大明的统治范围。
随后,大明的舰队继续向西航行,跨越茫茫大洋,最终抵达了后世的澳洲大陆。
当地的土著居民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技术,在明军的威慑下,纷纷表示臣服。
大明在澳洲建立了据点,开始了对这片新大陆的开发和统治。
经过多年的征战与开拓,大明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
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大海,从东方的岛屿到西方的荒漠,都飘扬着大明的旗帜。
苏允站在皇宫的城墙上,望着这万里江山,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他知道,自己亲手缔造的这个庞大帝国,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为一个传奇,被后世永远铭记!
而这句眉山苏氏,苏允最贤也响彻后世!(全书完!)
后记:老猫感谢大家的支持,让老猫也算是吃了顿饺子,这本书其实也能够写得更长一些,但老猫对这本书的准备还是不足了,写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江郎才尽,再强行写下去对老猫是一种折磨,对你们也是一种折磨,就此完结反而是好事。
所以,干脆一点,咱们下一本书再见!新书已经跟编辑在沟通讨论了,大约七月初便会开始发书,请到时候大家多多支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