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章 夺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章 夺权! (第3/3页)

挚的笑声渐渐停歇,眸光刹那间锐利如鹰,紧紧地锁定章楶,语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利刃。

    “章总管,既然你如此忠心耿耿,那环庆路粮草征收的重任便交予你了。

    至于军事调度,我自会妥善安排,你无需再为此事劳神。”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似一记重拳,直直地轰在章楶的胸口之上。

    章楶心中猛地一震,脸上却强装镇定,他心里明白,这是刘挚彻底剥夺他军权的第一步。

    还没等章楶作出回应,刘挚又好似漫不经心地补充道:“哦,对了,王舜臣、徐进等一众将领,也一并协助你征收粮草吧。

    他们皆是可用之才,在这方面想必能大展身手。”

    章楶眉头微微一蹙,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然而,他不得不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拱手说道:“经略既有安排,某自当遵从。”

    章楶回到营帐之内,将事情说了说,营帐顿时都炸了。

    王舜臣顿时暴跳如雷,一拳重重地砸在柱子上,怒吼道:“刘挚简直欺人太甚!

    这分明是要将我们连根拔起,彻底夺走军权啊!”

    徐进也是满脸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疾声说道:“将军,咱们绝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趁着如今手中还有些兵力,索性反了吧!

    咱们将环庆路拿下,一举投了经略,经略已经控制延安府,咱们将环庆路与之合为一流,西北就是咱们的了!

    到时候以经略的能耐以及总管您的才华,何愁不能将整个西北占下,以关中为根基,说不定又是一个西夏,咱们也算是割土称王了!”

    祁克勇等人同样又惊又怒,纷纷附和道:“没错,与其任人宰割,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章楶神色凝重,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沉思许久后,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沉声道:“都给我冷静下来!

    在座的谁不是世代忠良,深受朝廷厚恩,怎能因一时意气用事,背上谋反的千古骂名?

    一旦起兵反叛,不仅章家满门性命不保,更会让无数无辜百姓深陷战火,生灵涂炭。”

    王舜臣急得眼眶泛红,大声说道:“将军,刘挚步步紧逼,我们若不反抗,迟早会被他害死!”

    章楶长叹一声,语气沉重地说道:“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此刻冲动行事,恰恰中了刘挚的圈套。

    咱们暂且忍耐,等待时机,向朝廷证明我们的忠心。”

    众人虽满心不甘,却也深知章楶所言在理,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恶气。

    几日后,环庆路粮草征收处。

    章楶带领着王舜臣等人,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表面上,一切按部就班,毫无异样,可私底下,环庆路军队内部暗流涌动,不满情绪如野草般肆意疯长。

    ……

    河中府。

    之前赵卨奉命讨伐延安府叛逆,率领数万朝廷禁军刚抵达河中府,就听闻张猛两万大军被歼灭,种朴三万环庆路军更是被策反。

    这接连的噩耗如晴天霹雳,惊得赵卨胆战心惊,瞬间裹足不前,下令禁军停驻河中府。

    数万禁军在河中府肆意妄为,又吃又拿。

    城中的米粮、牲畜被掠夺一空,百姓苦不堪言。

    河中府的官员们多次向赵卨陈情,却被他以“军事机密”为由,拒之门外。

    年迈的知府冒死求见,声泪俱下地说道:“将军,禁军的所作所为,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如今叛军未平,咱们怎能先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赵卨却不耐烦地挥挥手,敷衍道:“本官自有安排,你等不必多言!”

    知府被赵卨无情打发,失魂落魄地离开营帐。

    此事赵卨的谋士劝道:“将士们的行径,已然让河中府民怨沸腾。若任由事态发展,不用叛军来攻,咱们内部就先乱了。

    粮草补给依赖百姓,若百姓生恨,后续作战该如何支撑?”

    赵卨眉头紧皱,心中烦闷,呵斥道:“眼下前方局势不明,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我按兵不动,正是为了保存实力,你一个小小参军,懂什么!”

    参军自然不懂,赵卨这会儿的心思哪里还在作战上,他现在就想着赶紧退军,别当真跟苏允叛军对上。

    那张猛大军号称西北最强军都抵挡不住延安府叛军,他带着的这数万养尊处优的京城老爷兵,又怎么打得过?

    所以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因此士气如何什么的,那又算得了什么。

    然则没有多久,便传来一个让赵卨窃喜的消息——文彦博来了!

    当文彦博抵达河中府,进入营帐后,神色冷峻,目光如炬,当即宣布收回赵卨的军权。

    赵卨二话不说,极为配合地交出了兵符,还满脸堆笑地说道:“文潞公亲临,实乃西北之幸。

    我这能力有限,早就盼着文潞公来主持大局。”

    文彦博微微皱眉,目光在赵卨脸上停留片刻,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未多言。

    然而,就在赵卨暗自庆幸时,朝廷的诏令接踵而至。

    当宣读诏令的官员念出“任命赵卨为延州知州”时,赵卨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犹如木雕泥塑一般。

    延州,如今可是苏允叛军的老巢,这道诏令,无疑是朝廷对他消极避战的惩戒。

    文彦博却是不管赵卨怎么想的,转身全身心投入到军队的整顿之中。

    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巡视营地,查看士兵的训练与生活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河中府的军队纪律逐渐严明,士气也慢慢提升。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