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学吕先生批苏氏录》(4k) (第3/3页)
之前,已经是传播颇广。
吕先生先后师从横渠先生与程先生,皆是理学路子,苏大家抛出来的那些言论,句句都朝着理学的根基狠刨,也怪不得吕先生坐不住。”
赵顼横了一眼孙思恭道:“你还说你不懂经义?”
孙思恭却是不慌,嘿嘿笑道:“老奴是不懂,但不妨碍老奴专门寻了人帮老奴看啊。
老奴天天盯着苏大家,若是苏大家写书的进度都看不明白,又如何给官家您汇报呢?”
赵顼只是调侃一下孙思恭,注意力转而看向《四书章句集注》,感慨道:“此书一出,对于理学来说乃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打击,朕自小读书,从不曾读过一本如此严谨的经义!
这几日,朕看这四书集注,并不敢相信这是五个月时间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若不是我看着这本书一点一点写出来的,朕都要怀疑,这本书至少得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才能够这般严谨!
礼记两篇文章,一本论语,一本孟子,所阐述的道理万千,更有向背而行之处。
一开始说的是一个道理,中途便散为万事万物的道理,到了末尾又合为一个道理。
把它放开,和所有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将它收回来看,它又是那么神秘。”
赵顼起身在殿中兴奋疾行,一边走一边道:“以后读书人有福气啦,先读《大学》,立其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
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
有此纲领,以后读书人读书事半功倍矣!
有了纲领,便要以《论语》和《孟子》“探其本”。
学者之要务,反求诸己而已。反求诸己,别无要妙,《语》、《孟》二书,精之熟之,求见圣贤所以用意处,佩服而力持之可也。”
赵顼哈的一声道:“在此书之前,读书人想要读书明心见性,非得花上十几二十年时间不可得,有此书之后,恐怕几年便可以抵以前十几二十年之功矣!”
孙思恭赶紧恭喜赵顼,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如今不仅得一苏大家,以后更有无数的苏大家出现,官家以后便不用担心人才不够用的情况矣!”
赵顼大笑起来。
去岁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导致国内政乱。
赵顼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不果,让他忧心成疾,大病了一场,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到得今日,才由衷感觉到欣喜振奋。
苏允所写之《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别看许多理论看似惊世骇俗,但深究之,竟是丝丝入扣,极为务实,不仅教人怎么修炼自己,甚至连该如何做事,都有极为详尽的指导。
里面有几个理论赵顼极为痴迷,一个叫矛盾论,一个叫实践论。
这两个理论阐述得极为精彩,赵顼常年处理各种复杂的政务,虽说是娴熟,但从来没有从理论上去整体分析过。
看了这两个理论之后,赵顼感觉天灵盖都被打开了,一种高维的智慧从头顶灌入。
嗯,醍醐灌顶了。
以前许多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东西,用这两个理论分析一下,嘿,思路顿时便打开了。
便是这么神奇。
有这本书来教导天下读书人,以后大宋朝堂之上尽皆是能臣矣!
与夏人的战争一时打败,那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大宋人才辈出,以后别说西夏,就是辽国,也不是不能弹指灭之!
不过……
赵顼眯起了眼睛。
这么好的书,若是不能作为科举教材,那就太可惜了。
只是现在所用教材乃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王安石虽然半退隐于江宁,但新法派还在当政。
若是以苏允的四书章句集注待之,恐怕要引起新法派的忌惮,他们或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改辙易弦了?
赵顼皱起了眉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