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本经春秋 (第2/3页)
什么的,选本经就是选择自己的行事准则,须得符合你的本心才是。”
苏允点点头,这个说法跟后世选专业有些类似了,就得选自己喜欢的。
不过这个本经实际上比后世选专业还要重要一些,这会儿的读书人,选取本经后,可能是真会以之为行事准则的。
就如苏辙,他治孟子为本经,其一生都在坚持以民贵君轻的准则在做事。
苏允倒是好奇章惇的本经是什么,道:“叔父,你所治何经?”
章惇笑了笑,道:“你猜?”
苏允想了想道:“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叔父善治事,想来以尚书或者春秋为本经?”
其实这些从五经各自记载的内容之中可以得出各自用途。
诗经记载的是诗歌,包括民间诗歌以及贵族诗歌,所以想要文辞好,就读诗经。
而礼记里面都是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制度,所以想要克制自己,就读礼记。
尚书里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政策等,其实真读进去了,对于处理政事也有帮助。
周易原本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后来由于其中的哲理丰富而深邃,成为一本阴阳辩证法哲学书。
而春秋其实是一本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摄政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包括242年的春秋史。之所以苏允猜测章惇习春秋与尚书,是因为只有这两经才是真正能够学习治事,其余三本,各有用途,但对治事来说收效甚微。
但在苏允看来,春秋又要更胜一筹,尚书讲述的是商、周的事情,年代过于久远,很多东西亦有所变化。
而春秋讲的是春秋史,从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的复杂程度上来说,春秋要更胜一筹。
所以要治事,研究春秋才是最好的。
果然,章惇点头道:“我所治本经便是春秋。”
真相大白了,果然如此。
章惇又道:“我建议你也学春秋,不过不是图春秋题型少,而是最适合你的就是春秋。
你在政事上的才华,学习春秋可以举一反三,学起来最是轻松。
但这亦不是目的,而是春秋最符合你的志趣所在。”
苏允点点头,其实章惇就算是不说,他也要选春秋的,无他,就是春秋学起来比其他的有意思多了。
苏允自己给五经做了个顺口溜,叫诗无味,书过古,易缥缈,礼迂腐,唯有春秋合吾心。
章惇笑道:“你既然学春秋,那我倒是可以教你一些东西,你先学着,等你尽数学通的时候,我再给你拔高拔高。
是了,科举以左氏春秋为主,按理来说,你只读这个就够了,但你读春秋,并非全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治事。
所以我建议你将公羊传以及谷梁传都一起学,相互对照,才能够真正学精。”
苏允心里亦是高兴,有章惇这样的大家教授,他的春秋差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