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航海学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85章 航海学校 (第1/3页)

    迦太基城郊区,罗马军械库,航海学校。

    五年前,突尼斯城向东罗马帝国投降,哈夫斯王朝灭亡,共治皇帝以撒将北非领地的行政中心从比林奇迁往迦太基,以原哈夫斯王朝船厂为基础,建立迦太基海军造船厂。

    之后的几年里,迦太基海军造船厂不断扩建,配套设施不断增加,逐渐以造船厂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小镇,为船厂提供服务。

    两年前,意大利狼烟又起,大批热那亚难民南下,其中的造船业人才和航海人才被集中安置在这个小镇里,掠夺得来的大量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注入迦太基造船厂,一座座船坞和海军工具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镇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1460年中旬,东罗马帝国共治皇帝以撒在马耳他大海战中大败威尼斯无敌舰队,携大胜之威回到迦太基军港,依照威尼斯军械库为蓝本,正式建立罗马军械库,将造船业制度化,规范化。

    罗马军械库包括迦太基海军造船厂,迦太基民用造船厂,海军工具厂,木材加工厂,海军纺织厂,航海学校,海军医院和海军孤儿院,在不同的工厂内生产预制的船部件,军备,绳索,风帆以及一切需要的东西,在各个学院内训练满足各式海军战舰的水手和军官。

    在外界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这座罗马军械库拥有独立制造一支海军舰队的能力。

    罗马军械库以迦太基海军造船厂为核心,东侧就是新建立的航海学校。

    早在创业初期,以撒就向葡萄牙王国请求航海教官,在苏尔特,比林奇和君士坦丁堡等海港城市先后建立了一些小型的海军学校,为海军舰队培养人才。

    罗马军械库建立后,各地的海军院校全部迁往军械库旁的小镇上,东罗马帝国航海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起初,以撒准备将航海学校设置在君士坦丁堡,但那里偏安黑海一隅,距离大西洋和地中海距离太过遥远,且当地的航海气氛不够浓厚,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与之前各地专为海军舰队培养人才的学院相比,东罗马帝国航海学校的教学框架更加全面,共分为四个学院,分别是内海学院,远洋学院,海军陆战学院和海军军医学院。

    内海学院的规模最大,主要为地中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培养海军军官,学员将会学习海军战术,指挥旗语,火炮运用等课程,必须熟习希腊语和通俗拉丁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任选一门,文字上以希腊文为主。

    远洋学院规模次之,主要为远洋探险培养探险家,学员们必须懂得粗浅的天文学原理,海风和海流的基本规律,西非海沿岸的人文地理和气候特征,遭遇不测时的应对手段等等,海战和语言方面要求较少。

    海军陆战学院名义上专为海军陆战队准备,实际上则主要侧重于地中海沿岸的劫掠活动,学员来源驳杂,多是一些海盗子弟,课程上要求较少,以实习为主。

    海军军医学院人数最少,主要为各只舰船培养军医,学员们将会学习外科包扎,普通疾病的调理,草药的运用,海洋生物的食用,坏血病的处理方法等课程,学院还会开设一门心理课,军医们在必要时刻还会承担着水手们的思想辅导工作,化解海上苦旅带来的忧愁和抑郁。

    东罗马帝国航海学校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坐在教室里,心不在焉地听着老教师冗长的讲话。

    教室的布局十分美观,原木制造的墙壁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透过窗棂可以直接看到碧蓝的大海,闻到咸腥的海风。

    讲桌正上方高悬着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旗,双头鹰旗下方雕刻着一行希腊文字,据说是伊萨克皇帝的亲笔。

    海洋是财富之源。

    “海洋是财富之源,海权是控制大海的关键,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围绕着海权展开。”

    老教师低沉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响起。

    “第一,什么是海权?”

    “海权一词最早由古希腊著名学者修昔底德提出,在他看来,凡是懂得如何征服并且利用海洋的人,海洋就会把这种权力赐予他。”

    “共和国时代的著名执政官西塞罗也曾提出,只有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力量,才能将海洋彻底纳入掌控之中。”

    老教师扶了扶玻璃眼镜,看了看正聚精会神盯着窗外的哥伦布,默不作声地继续说着。

    “陛下曾言,只要握有制海权,罗马就永远不会衰落。”

    “关于这句话,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内海学院上课时,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海军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