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8章 商业同业工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8章 商业同业工会 (第3/3页)

着以撒。

    “这是我们经过三轮育种培养出来的沙地西瓜,主要目标是去除埃及西瓜自身携带的苦味和毒性,阿非利加的气候环境很适合种植。”

    “不错,的确没有苦味。”

    这么多人看着,以撒也不好拂他的面子,挤出一抹笑容。

    西瓜,一种原产于努比亚的水果,最早在埃及地区广泛种植,用以补充水分。

    最早的西瓜有毒,非但没有甜味,还带有一种独特的苦味和涩味,难以走上王子皇孙的餐桌。

    “陛下,我们培养出的这种西瓜主要用做奴隶的食物,可以很好地适应沙地土壤和较高的温度。”

    “在一些较为干旱,不适合小麦生长的地方,可以种上西瓜和椰枣,作为奴隶的主食,完成闲置土地的再利用。”

    以撒点点头,又拿起一片放入口中。

    “继续努力吧,可以试着将培育系统化,规范化,在每一片瓜田中挑选出品相最佳的几株,单独进行杂交和育种。”

    “这些东西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只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总会有成果。”

    “你们也可以抽时间去西非殖民地走一趟,将两地的植物进行汇总与分析,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近年来,在以撒的推动下,不少前所未见的新机构挂牌开张,皇家农业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名字非常响亮,称号非常大气,但实际上没多少人,包括亚历克斯所长在内,仅有十名成员,还都是农业大臣的下属人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待在一片片实验田里,与小麦燕麦,瓜果蔬菜为伴,说白了就是带有些许研究性质的农夫。

    这也是以撒的风格,无论内在怎么样,外表一定要光鲜亮丽,才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吸引更多的人才。

    哪怕是各支军团的军服,徽章和称号,也一律由以撒亲自设计,不求实用,但求外观华丽,名号响亮。

    接下来的几个月,以撒就像这样,在北非和巴尔干一座座城市之间辗转,参加了新建立两支军团的成军仪式。

    巴尔干地区暂时无法对以撒的财政提供太大帮助,收上来的商税和矿产税养不起太多军队,两支常备军团,已经是以撒所能负担的极限。

    紫卫军第四军团,由改信正教的突厥人组成,步兵七百人,轻骑兵三百人,驻扎在色雷斯通往马其顿的海岸走廊,除了紫卫军团都有的君士坦丁十字徽章外,还会在胸前绘制特殊的金枪鱼徽章,代号“海岸卫士”。

    近卫军第八军团,由巴尔干起义民兵中强壮勇敢者组成,长矛兵七百人,轻骑兵三百人,驻扎在北马其顿军区的斯科普里城,徽章为马其顿太阳,代号“亚历山大之矛”。

    除此之外,以撒还为斯拉维斯军团扩充了牧场,新建两个斯拉维斯千人队,分布在的黎波里走廊以南的旱地草场中,挤压南方部族的生存空间。

    巴尔干半岛的剿匪行动接近尾声,在以撒的土地分配政策和三年免税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得到土地的农民们仅仅一轮收获,就足以富足上一整年。

    盈余的粮食刺激了商品市场和手工业作坊,凋敝多年的巴尔干半岛终于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人口迅速回升。

    仅在1459年春,巴尔干半岛上的新生儿数量突破五万,君士坦丁堡的人口逼近八万。

    北非领地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规模的捕奴运动和受洗运动轰轰烈烈,不愿接纳新信仰的穆斯林被成批成批运往巴尔干半岛,进行开荒和耕种,填补因为多年战乱而产生的人口空缺。

    与领地上的士商进行几轮谈判后,以撒决定以波罗的海沿岸贸易城市为蓝本,在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大城市建立商业同业工会,进行商业行为的集中化。

    迦太基,的黎波里,比林奇等大城市率先完成商业同业工会的改革,新建起的大楼恢宏壮丽。

    丝绸,贩奴,养殖,黄金,粮食,矿产,铁器,船具……每一个商业同业工会将吸纳附近的所有从业商人,集中在一间大楼内进行商业活动,由商会代替小商人,和政府协商产品价格,不仅能够集思广益,也能让中央政府的管理更加便捷。

    在对抗国内外的零散商人时,这种抱团取暖的商业组织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以量取胜,侵占市场,挤压空间,达成垄断。

    西非和南非的殖民开拓陆续进行,第一批流放到新色雷斯殖民地的罪犯已经在南非西岸建起了一个小渔村,以捕鱼和打猎为生。

    以撒对这个殖民地的规划非常明确,将罪犯扔在当地后一概不管,让他们自己野蛮发展,先清理出可供移民的土地,再由中央政府着手接管。

    就这样,三片领地的发展陆续走上正轨,西非和南非主殖民贸易,是原材料的供给地,北非主商品贸易,承担中转站的职能,巴尔干半岛主农业,平抑粮价。

    但是,以撒的宏伟拼图并不完整,所有的贸易和殖民都绕不开一座富饶的半岛,必须保证它的和平和稳定。

    亚平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