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宗教法令和农奴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54章 宗教法令和农奴制 (第3/3页)

糟,方便后续的传教行为。

    “我的红衣主教就在路上,后续的具体条令,还需与他商谈。”

    “我只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如果明早还不开城投降,我会将凯鲁万付之一炬,你会变成伊斯兰世界的罪人。”

    以撒挥挥手,示意卫兵将心神不宁的大穆夫提带走。

    ……

    1456年7月26日清晨,凯鲁万城门大开,大穆夫提率领城中军民,向以撒投降效忠。

    次日,红衣主教伊西多尔匆匆赶来,带领希腊正教会的部分教士,参与以撒主持的宗教谈判。

    除希腊正教会外,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科普特正教会等基督教会也获准旁听。

    十天的争吵和妥协后,以撒的第一部《宗教法令》正式出炉。

    法令规定,希腊正教为罗马帝国官方宗教,皇帝和皇位继承者都必须是希腊正教徒,罗马帝国的加冕仪式必须由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主持。

    大穆夫提在圣城创立凯鲁万派,规定罗马帝国皇帝和他的合法继承人是唯一君主,所有信徒必须誓死效忠。

    由于之前的僭越之举,凯鲁万派的信徒需要缴纳双倍的税赋,每对夫妻必须将自己的第一个男孩交给皇帝,名为血税,为期十五年。

    除希腊正教会外,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叙利亚东方教会和凯鲁万派均是罗马帝国合法教会,在特定范围内享有传教权,在帝国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

    法令规定,所有原伊斯兰信徒必须在合法宗教中择一皈依,未经允许进行逊尼派宗教活动都是非法行为,一经发现,贬为奴隶。

    此外,以撒还将迦太基等沿海城镇中的工商业者组织起来,仿照奥斯曼帝国的阿赫兄弟会,组建迦太基商团,指导新领地上的工商业行为。

    商人大概是宗教意识最淡薄的一个群体,天生的逐利性使得他们不可能有纯粹的信仰,是以撒在新领地上最好的盟友。

    将商人的地位提高,用以对抗宗教势力,也是以撒的计划之一。

    法令一出,一片哗然,新领地上的逊尼派乌理玛们纷纷指责大穆夫提背叛真主,开始煽动起义,但响应者并不多。

    以撒命大军四处出击,将叛军首领斩首示众,其余人等贬为奴隶,使起义胎死腹中。

    加上在战争中的俘虏,以撒手上的奴隶人数已经接近三万,分布在各座城市之中,从事修建堡垒等繁重工作。

    在此基础上,以撒向苏尔特和昔兰尼加等地发出号召,所有基督徒可以前往西边的新领地,帝国政府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土地和农奴,对沿海的肥沃土地进行耕种。

    往后,农奴制将是阿非利加的主要农业模式。

    此后的几个月里,以撒奔波在阿非利加各地,剿灭起义,搭建行政机构,分配土地和农奴,组织秋耕。

    在此期间,阿非利加动荡的局势渐渐平息,不愿接受凯鲁万派的原穆斯林要么向西逃窜,躲进阿特拉斯群山之中,要么被捕为奴,贩卖到世界各地。

    短短半年里,新领地上的穆斯林人口流失了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大批基督徒自东而来,购买农奴,耕种田地,填补人口流失后留下的利益真空。

    以撒的新政策参考了奥斯曼帝国的齐米制度,俄罗斯沙皇国的农奴制,美利坚合众国的西进运动,并以自身的绝对武力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1456年末,终于初步平息乱局的以撒收兵向北,宣布将统治中心迁往迦太基城,在贩卖奴隶和收缴哈夫斯国库获取的资金中拨款两万杜卡特,用于行政人员和军人家属的迁移安置。

    有了这将近两万人的绝对死忠作为基本盘,以撒才能在迦太基王宫内睡得安心。

    ……

    巴尔干山脉间,一支大军正在前行,人数众多,漫山遍野。

    金红色的星月旗下,华丽的营帐里,穆罕默德二世探出脑袋。

    接连不断的战事和渐渐寒冷的气温使他有些不适,被迫放弃了骑马,转而躺进了马车。

    尽管已经准备了几个月,穆罕默德二世还是不太满意,他的对手是个劲敌,并不是杜拉德大公那样眼高手低的蠢货。

    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了。

    北非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那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君主即将腾出手来,重回巴尔干。

    三年前的那场失败还历历在目,穆罕默德二世深知,如果不能将西面的匈雅提彻底击溃,自己就不可能抽出所有兵力,心无旁骛地进攻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忙于北非,匈牙利王国又内乱重重,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这一次没能击败匈雅提,那么自己可能一辈子也别想拿下君士坦丁堡。

    这一次,穆罕默德二世再度赌上了一切,召集大军,势必要将巴尔干上的几个搅局者狠狠教训一顿。

    “到哪里了?”

    穆罕默德二世问道。

    “苏丹陛下,贝尔格莱德到了!”

    第四卷:日落之地,完

    敬请期待,第五卷:巴尔干之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