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南境藩候 (第2/3页)
除开突尼斯城周边的核心地区外,哈夫斯王朝对于各地的掌控极为有限,依照地理单元来进行细分,诸侯们主要分为三部。
东部诸侯活跃于从斯法克斯城到的黎波里城之间的沿海草原上,由于没有地形阻隔,他们受中央政权影响最深,在吉哈德圣战中出力最大,也摔得最惨。
西部诸侯主要分布在突尼斯城以西,阿特拉斯山脉中的山谷和山脉以北的平原上,这里靠近扎亚尼德王朝,曾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先后被马林王朝和扎亚尼德王朝占领,历来是哈夫斯王朝对外防御的重点,当地城镇长官起初多为哈夫斯王朝将领,上任后与当地势力联姻同化,逐渐执掌军政大权,凭借着地理优势游离于哈夫斯王朝统治边缘,根据形势的变化选或降或叛,无一例外。
至于南部,则又别有一番情景。
自阿拉伯帝国西征以来,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大部分柏柏尔人在文化和宗教上被迅速同化,接纳了自己伊斯兰教徒的身份认同,从游牧逐渐走向定居。
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柏柏尔人则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上更为野蛮,仍旧过着茹毛饮血的游牧和半游牧生活,在沙漠中寻找着适合生存的草场和绿洲。
阿拉伯人的西进还使得原本居住于阿拉伯半岛上的贝都因人进入了北非,这些沙漠牧民们更是原始,以氏族为单位进行基本的生活生产,拒绝开化,内心深处对定居生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厌恶。
这两波人广泛分布于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广阔沙漠中,与北边的柏柏尔政权一直若即若离,战争时期,三大王朝的统治者常常会用少许利益引诱各部舍赫,将他们作为炮灰,消耗在残酷的战场上。
以撒的领地边缘也有着不少沙漠部族,西征哈夫斯王朝的大军中就有着他们的身影,这些没见过世面的部落民会因为一点点在以撒看来微不足道的利益为王前驱,是最好的战争耗材。
哈夫斯王朝南方,主要分布着三个以这些人为主的大型部落联合体,从西向东分别是姆扎卜,图古尔特和杰里德,他们的领袖接受了哈夫斯王朝哈里发的敕封,名义上是哈夫斯王朝的一部分。
随着哈夫斯王朝陷入衰弱,南部的三个藩候开始反叛,驱除了哈夫斯王朝派来监管的专员,自立为当地苏丹或是埃米尔。
从广义上来说,他们同样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但在宗教理念上又与北边的同胞们有所不同,掺杂了大量的当地色彩,受原始宗教影响很深。
东部的图古尔特苏丹国和杰里德苏丹国信仰逊尼派,西部的姆扎卜则信仰极为少见的伊斯兰教艾巴德派,与周边国家格格不入。
这些人游离于撒哈拉大沙漠边缘,依靠着畜牧业和沙漠贸易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农业生产极为有限,经济作物以耐热耐寒耐旱耐碱的椰枣为主。
“尝尝?”
斐迪南咕哝一声,在桌上散落的果干中挑挑拣拣,拣起一粒放入口中。
以撒摇摇头,对这种黑褐色的小东西敬而远之。
“据当地土著说,这种果子吃了对身体好,能治病,能疗伤,也不知是真是假。”
斐迪南嚼了嚼,吞下肚,又拿起一粒。
人们常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另开一扇窗,此话有些道理。
对于沙漠牧民来说,除了骆驼,能够很好适应沙漠恶劣环境的椰枣就是上帝为他们打开的生命之窗。
椰枣是个好东西,由于沙漠中昼夜温差大,成熟的椰枣含糖量极高,基本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也不缺,是沙漠牧民的宝贝。
成熟的椰枣可以酿酒,种子磨干后可以作为咖啡的替代品,晒干的椰枣可以制成蜜饯,不少部族甚至以椰枣为主食。
至于入药,以撒记得,天朝的古籍中的确将椰枣列为一种药品,但肯定没有当地人传得那么灵验。
这玩意儿的唯一缺点,大概就是太甜了,拿来尝尝倒还好,吃久了齁腻。
以撒刚来北非之时,曾想过用椰枣发展一些次级产业,在苏尔特和艾季达比亚地区试着建立了一些椰枣加工厂,将制成的干果和磨成的种子粉末出口到欧洲,作为一种甜食和咖啡的下位替代品,反响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