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7章 巴尔干协约 (第2/3页)

马加什殿下率军返回,正在议事厅中等候。”

    “塞尔维亚大公的使者也同时抵达君士坦丁堡,被我安排在另一处宫殿。”

    以撒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对望一眼,很快做出分工。

    大皇宫的议事厅中,以撒见到了率军回返的匈雅提·马加什。

    此时的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墙壁上装饰用的新式火绳枪,拿起一柄仔细观察着。

    弗拉德坐在一旁,依旧是一脸阴沉。

    “您好,尊敬的陛下,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马加什放下火枪,躬身敬礼。

    这位日后大名鼎鼎的渡鸦之王现在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孩子,但已经开始显示出极为不俗的战略统筹能力。

    弗拉德也是站起身,向以撒行礼。

    “你喜欢这柄火枪?”

    以撒笑着说,示意二人坐下。

    “做工精致考究,造型新颖奇特,显然出自大家之手。”

    “听说您在您的近卫军第三军团之中大量装备新式火绳枪,在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大放异彩,不知是否就是这种火枪?”

    马加什问道。

    “正是。”

    “这种火绳枪产自位于阿拉盖城的火器工厂,与传统的老式火门枪相比,更加方便射手使用,可以极大提升命中精确度和射击速度。”

    “当然,缺点也有不少,最大的缺点就是造价太过昂贵,所以我只能负担起一支军团的列装。”

    “不知这种火绳枪是否对外出售?”

    “当然,如果伱们想要,我会给予你们最大的优惠,作为友谊的回报。”

    以撒从墙上重新取下火枪,将其递给马加什。

    “这柄枪送给你了。”

    “多谢陛下!”

    马加什看着枪身上繁复的花纹和镀金的希腊字母,爱不释手,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喜悦。

    在这几年,以撒陆陆续续送出不少由阿拉盖火器工厂制造的新式火绳枪,试图打开销路,从而使工厂逐渐脱离行政上的财政补给,实现自主盈利。

    利润的增多又会反过来刺激技术的进步,从而走上一个正向循环。

    “对了,斯特凡阁下呢?他还没有回来?”

    以撒环顾四周,没有发现斯特凡的身影。

    “陛下,依照您的请求,我们这次主要袭击了布尔加斯地区,成功将当地的奥斯曼残兵清剿,将基督的子民从突厥人的铁蹄之下救出来。”

    “我们还前往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进行侦查,重点观察了割喉堡附近兵力部署。”

    弗拉德站起身来,汇报说。

    “情况如何?”

    “割喉堡内仍有守军近两千,对岸的安纳托利亚堡垒也是戒备森严。”

    “在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恐怕我们很难拿下这些堡垒。”

    “斯特凡还在北边巡视,预计明天赶回。”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后,以撒请求马加什暂时留下,帮助自己对君士坦丁堡周边展开清剿,收纳流民,使其前往君士坦丁堡城定居。

    很可惜的是,由于君士坦丁堡目前恶劣的战略处境,就算自己能够击败奥斯曼来袭的大军,丢失的土地也很难收复多少。

    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时,要想在群狼环伺中占据一片土地,就必须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一处可供长期坚守的城市,这座城市应该同时具备众多的人口和坚固的城防。

    如果没有一座坚固的城市作为支撑,哪怕能够暂时占据乡村和小镇,统治也只能像无根浮萍,难以长久。

    君士坦丁堡以西是一望无际的东色雷斯大平原,唯一一座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城市叫做阿德里安堡,也就是埃迪尔内,奥斯曼帝国现在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以东是小亚细亚半岛,与君士坦丁堡距离最近的一座有险可守的大城市叫做布尔萨,是奥斯曼帝国之前的首都。

    所以,以撒和君士坦丁都只能尽可能将国境推进到君士坦丁堡战前的情况,也就是收复被奥斯曼军队舍弃的梅森布里亚地区。

    除此之外,以撒还准备派遣部分骑兵沿黑海北上,劫掠奥斯曼村庄,将保加利亚正教徒和希腊正教徒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充实首都人口。

    “我知道了。”

    “无论如何,还是多谢你们的援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