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旱地行舟 (第2/3页)
多少?”
“不算很多,陛下。”
“战兵三千余人,民夫四千余人,还有不少伤兵,基本上不可能将我们从这里驱除。”
“但是,他们的营帐驻扎得很近,刚好位于我们的最远射程边缘。”
伦斯特市长说道。
“你们是否派出游骑前去探查?”
“奥斯曼军队散得很开,对探子和游骑查得很严,我们派出去的游骑大多一去不返,回来的也没能发现什么有用的情报。”
“继续盯着吧,尤其要注意奥斯曼火炮部队的动向。”
“一有异动,立马快船报知君士坦丁堡!”
……
1453年5月27日,深夜。
加拉塔城正北面,泉源谷。
“真是伟大的设想!”
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望着夜幕下若隐若现的庞大轮廓,不禁赞叹道。
远方的漆黑天空下,平缓的山坡微微起伏,勾勒出美观的形状,就在这平坦的陆地上,几十艘舰船缓缓移动着。
地面上平铺着抹了牛油的滚木和木板,每一艘舰船的前方都被强壮的犍牛牵引,缓慢却坚定地向西南方行进着。
桅杆林立,舰船成群,旱地行舟。
主持旱地行舟的人群庞大而无言,一切波澜壮阔都隐藏在夜幕的宁静之下。
穆罕默德二世看着在旱地上缓慢行进的舰队,心中充满豪情。
旱地行舟的计划很早就已经制定,目的是绕过金角湾铁链的封锁,直接通过陆地进入金角湾,对君士坦丁堡北面脆弱的海墙进行直接打击。
这个计划耗时耗资甚重,需要寻找一处较为平坦的谷地和低矮的山坡,并对其进行二次施工,使战船在经过轨道时,易于隐蔽且便于运输。
除此之外,犍牛,油脂,滚木,支架,滚轴等物资也需要时间来准备。
加拉塔之战后,穆罕默德二世又将这个疯狂的计划提上日程,并开始逐步实施。
二十六天前的那场大火破坏了扎甘帕夏进军加拉塔城的谋算,但也间接为旱地行舟计划提供了便利。
加拉塔城沦为一片废墟,残余的守军龟缩在东南角的金角湾铁链处,只要派出部分军队死死盯住他们,他们就很难探查到加拉塔城北奥斯曼军队的具体动向。
为了使计划万无一失,穆罕默德二世将三个炮兵连调往金角湾北岸,就地搭建陆基炮台,以防止船只入水时遭到攻击。
除此之外,穆罕默德二世还将部分船只拆卸,准备运输至靠近金角湾的地方进行二次组装。
经过二十天的努力,已经有将近七十艘小型弗斯特战舰和将近十艘中型桨帆战舰被运上陆地,躲藏在泉源谷附近的小山脚下,数量还在持续增多。
依照这种方法,君士坦丁堡守军就算发现了异常,在旱地行舟完成之前,也无法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干涉。
“苏丹陛下,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我们距离金角湾只差最后一座小山丘。”
“万事俱备,只待您的命令!”
负责统筹旱地行舟工程的是海军统帅巴尔托格鲁,这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将佐望着远处的舰队轮廓,也是激动万分。
“暂时还不急。”
“马哈茂德的地道已经完成,卡拉加的巨型攻城塔也快了,你们继续准备,等待我的命令。”
穆罕默德痴迷地看着停靠在陆地上的海军舰船,眼眶通红,双拳紧握。
自君士坦丁堡围城以来,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各支军队的任务,军需的调配,士气的鼓舞,兵源的补充,在一场战争之中,这些都至关重要,谁都不敢懈怠。
他生性多疑,城府极深,打心眼里不想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的下属,凡事必须亲力亲为。
加拉塔城战败之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失望,痛苦,怀疑和不满向他袭来,或明或暗,隐隐约约。
穆罕默德二世抗住了这一切,凭借着超乎寻常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毅力将所有的质疑声通通压下,继续着圣战的事业。
随着战争日渐残酷,双方伤亡激增,死尸几乎将壕沟填满,奥斯曼军营中再也不复从前的简洁与明了,人畜尿液,固态垃圾和伤残士兵引发了小规模的疾病,夏日的酷暑大大增加了穆斯林们在物质上的不便,奥斯曼人的决心也在一分一秒地软化。
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