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隐形枷锁 (第2/3页)
丹的怀抱。
前几任苏丹对待塞尔维亚贵族的确宽容,塞尔维亚贵族们也投桃报李,为苏丹的征战出钱出力,是奥斯曼所有附属国中最为忠心耿耿的一个。
在穆拉德二世的军队中,基督教士兵最高占到了五分之一。
安卡拉之战中,塞尔维亚骑士们不惧死亡,奋勇争先。
瓦尔纳之战中,塞尔维亚虽然在名义上站在了十字军这边,但还是暗地里派遣了不少雇佣兵前去帮助穆拉德二世,阵斩了无数敌人。
其中一位叫做瓦迪斯瓦夫·雅盖隆,时任波兰和匈牙利国王。
1448年的科索沃之战中,正是由于他们的跳反,直接导致匈牙利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匈雅提只身逃离。
杜拉德大公对宽容的穆拉德二世的确非常顺服,如果苏丹继续让他们保留很高的自治权,这种顺服也将继续保持下去。
可是,穆罕默德二世不同于他的父亲,立志将一切权益收归自己,将帝国视为自己的私产。
穆罕默德二世登基之后,开始对塞尔维亚地区的制度进行改革,第一步就砍在了本地贵族的大动脉上。
他认为巴尔干地区土地贵族们对于平民的压迫太凶残了,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些吸食血肉的寄生虫。
他处决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和地方豪强,将他们的财产剥夺得一干二净,一部分收归国有,一部分分给当地百姓。
他试图解放农奴,并制定了法律,保护农民的权利,规定农作物价格和佃农的最低工资。
这种制度对于以农奴制为主的巴尔干地区来说,简直是在挖贵族们的祖坟。
于是,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塞尔维亚国内,原本亲匈牙利的势力开始死灰复燃,也影响到杜拉德大公的政治倾向。
要知道,他本人曾是个坚定的亲奥斯曼派,与匈牙利摄政王白骑士匈雅提仇恨极深。
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时,杜拉德只派去一千余炮灰,并且拒绝缴纳今年的贡赋,可以说已经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不满。
“大公,目前奥斯曼新败,君士坦丁堡牵扯了他们几乎所有可战之兵,这是一个大好时机,”
“您富有而勇悍,如果能够召集军队,趁奥斯曼不备大举入侵,则大事可成。”
安德尔森抓住机会,立马鼓动道。
“父亲,我建议您将这个希腊人扔出去,或是将他的嘴巴缝上,免得脏了您的耳。”
没等杜拉德大公回答,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突然响起,紧接着,一个阴沉的身影显现出来。
“亲爱的乔治殿下,不知我说的有什么问题?”
安德尔森没有被简单的话术激怒,仍然保持着格式化的微笑,望着衣着华丽的年轻人。
乔治·布兰科维奇,杜拉德大公的二儿子,为人风流而浪荡,好色而贪婪,狭隘而阴狠。
在此之前,乔治曾向东罗马帝国求娶托马斯大公的女儿海伦娜公主,可是却被以撒一口回绝,最终尊重了海伦娜本人的意愿,将她嫁给孔蒂男爵。
这位乔治殿下是个坚定的亲奥斯曼派,坚决反对与匈牙利联合。
“你们的希腊皇帝只不过是小胜一场罢了,奥斯曼大军仍然将君士坦丁堡围得密不透风,主力尚未失去。”
“况且,巴尔干山脉曲折蜿蜒,凭借我们的军事势力,攻克几座山脉要塞都难上加难,就算勉强成功,也根本无法建立有效占领,更别说威胁到奥斯曼人的核心地区!”
“等到他们抽出手来,大军北上,我们又该怎么办?”
不难看出,乔治·布兰科维奇还是有些学识,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巴尔干各国面临的军事困境。
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地区位于爱琴海沿岸和黑海沿岸,这里人口众多,商贸繁荣,而且地方势力薄弱,一百年来,已经被奥斯曼历代苏丹经营得铁桶一般。
而距离统治中心较远的巴尔干山脉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则属于边疆地区,地方势力很强,部分地区仍以羁縻统治为主,主要起到防御外敌和提供兵源的作用。
奥斯曼的战略位置实在太好了,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乃至东方的卡拉曼,白羊,马穆鲁克甚至日后的萨法维波斯,都很难对奥斯曼的核心地区直接造成伤害。
除非能够像跛子帖木儿一样,集结精锐长驱直入,将奥斯曼军队彻底击垮。
因此,巴尔干各国在抵抗奥斯曼进攻时,很难掌握主动权,加之国力不足,基本上只能固守一隅。
之前,斯坎德培也是用类似的理由拒绝了安德尔森的提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