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6章 堡垒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6章 堡垒群 (第3/3页)

越来越好。

    在以撒将近五年的努力下,苏尔特沿海地区已经没有多少传统柏柏尔部落,丰美的草场都被正教徒占据,建立起一个个畜牧业基地,将皮毛和肉制品加工业逐渐格式化,产业化。

    苏尔特港作为苏尔特专制公国的首府,拥有将近一万居民,都是根正苗红的希腊正教徒,近卫军两个军团的家眷都居住于此。

    南边的圣约瑟兰和纳尔西斯堡情况差不多,以希腊和泛希腊正教徒居多,起到一个农牧业枢纽的作用,沟通北部海岸和南部边疆。

    更南边的朱夫拉城和阿拉盖城则保留了较多的部落势力,围绕着城市从事贸易和游牧,不过也是肉眼可见地衰落。

    苏尔特西南方是斯拉维斯军团的领地,他们主要以千人队的形式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每一支斯拉维斯千人队都是以撒的私人奴仆,军团长艾尔多什只有战时的指挥权,平时训练,战时征召,偶尔也会越过边境,外出掠夺。

    就这样,经过五年的沉淀,整个苏尔特地区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希腊化,旧有的秩序荡然无存,新生的政权正在逐渐牢固。

    以撒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执政手段,无法化解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更不可能直接让当地权贵倒头便拜。

    他所做的,只是将从前的房子连根推倒,在它的废墟之上重新建起罗马人的家园。

    这种方式适合人口稀少且分散的地方,如果有一天能够占领突尼斯和开罗这样的大城市,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政手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反噬。

    不过,先度过眼前的危机再说吧。

    以撒回过神,望着面前努力昂起头的士兵们。

    近卫军团全部是清一色的希腊和泛希腊正教徒,战斗力参差不齐,但忠诚度还是有保障的。

    以撒缓步走着,看着一排排队列整齐的士兵。

    近卫军第二军团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气质更加沉稳而内敛,透出一股锋芒。

    新组建的第三军团是以撒第一支列装火绳枪的部队,投入了诸多心血。

    第三军团的火枪队参加了克鲁耶城堡之战,在守城战中发挥良好,证明了新式火枪的优越性。

    在以撒的构想中,第三军团满员一千人,三百名长矛兵居于前排,三百名持盾步兵居于两侧,三百名火枪手和一百名弓弩手位于后方,基本仿照西班牙大方阵的编制。

    以撒望向第三军团的上空,湛蓝的旗面上,一杆火绳枪和一杆长矛交叉而立。

    第三军团的指挥官是达尼埃尔·亚伦,一位出生与巴里的希腊正教徒,很小时,父母被奥斯曼人的劫掠队杀害。

    后来,他几经辗转,加入到以撒的王子卫队中,跟随他参加大小战争无数,立下战功,升为军团长。

    接着,教官帝林向以撒汇报了皇家骑士学院第二期学员团的战斗情况。

    总体来说,由于以撒向骑士学院中塞进太多“关系户”,导致综合素质有所下降,战场表现平平无奇。

    这也没办法,在目前恶劣的大环境下,一切东西都得为政治服务。

    至此,这些皇家骑士学院二期生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学员生活,即将离开学院,真正前往军营。

    他们之中,优秀者将加入圣西门骑士团,成为骑士侍从或军士,稍差一点的学员会加入各支军团中,成为基层军官。

    在所有士兵们热切的目光中,以撒让军功官宣读了克鲁耶战争中立下功勋的士兵名单。

    皇帝将宝刀放在他们的双手间,皇后将奖章系在他们胸前。

    士兵不是水手,对国家和皇帝的情感更加浓烈,不能只谈金钱利益。

    深入人心的封建制度使得君主和士兵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君主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恩惠,也许就能换来将士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拼杀。

    除了金钱,这群可爱的人也在乎荣耀和尊重。

    接下来几天,以撒又带着莱昂诺尔前往西南边的斯拉维斯军团驻地,接见了艾尔多什和几支千人队的千夫长,获得他们的祝贺和效忠。

    更加遥远的米苏拉塔刚刚结束军管,情况很不稳定,以撒没有前去。

    1450年8月10日,以撒携皇后莱昂诺尔结束了领地巡视之旅,回到比林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