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筹划 (第2/3页)
就是一百两,这可是自己半年的月例。出手如此大方左右不过是几句好话,身为老夫人身边的心腹这点小事还是做得到的。
郑氏闻言,抚摸着眼前的皮袄,脸上也有了几分愉悦。
“倒是个懂事的”,平日里这府中的各房各院虽说有些孝敬,那也是年结将近的时候。寻常来自己这请安的时候哪个不是来哭穷的。郑氏心里也明白都惦记着自己的那点积蓄!
前阵听说二儿媳妇连月例银子都没给闲月阁送去,这郑氏见如歌姐弟俩个看起来都不俗,将来指不定有些出息,便让身边心腹七嬷嬷取了一百两送过去。可第二天母女俩来请安便还了回来,还送了一対翡翠镯子过来。只说这孙女儿如歌将樊城的铺子盘出去了,在京城找了两间铺子,眼下还有些余钱。这意思显然是要老夫人松松手,准许四丫头经营铺子了。
这烈氏本就是商家出身,女儿又是庶出,将来想让那本就有两个女儿的李氏给她找个好婆家是行不通的。再说日后嫁出门去,这管理铺子的本事也是要有的,何况还有个云杰呢!那孩子也是个有出息的,但前程上总还是要人打点的,这过继的事不成,自己还有个如龙要看顾着,这四丫头那边就适当的松松手罢了。郑氏想了想终究没有对孙女儿开铺子这件事有太多的意见。眼下送来的这件皮袄的意思,郑氏心里也是明白的,权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闲月阁内,月光如莹润的流水一般静静泄下,斑驳的树影投在轻薄窗纱上,随风摇曳。
这两个月除了每日去西院给老太太请安,如歌母子三人日子倒是清闲自在。前几日,老夫人身边的七嬷嬷来过,说了老夫人的意思,只要不抛头露面,行商的事便不会有问题。如歌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父亲玉正鸿多次在母亲面前提起要将外面的铺子关了。虽然暗里进行也不是不可,但是这出出进进始终不方便。有了老太太的首肯,相信作为孝子的玉正鸿也不会再置喙了。
如歌坐在点缀着流苏的花鸟八角灯下看着一本从异域搜罗来的医书,看得十分入迷。从前久病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