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李可(月票加更) (第2/3页)
的味道,他抬头看了看眼前的王家大院,青砖灰瓦间透着一点破败,和京城里自己家院子相比,这里明显缺少修缮保养。
加上这地方不怎么下雨,上面有一层土。
周围老乡的皮肤更显粗粝,加上不少还是病人,像是脸上都蒙上了一层灰。
李冲他们三个在训练中晒黑的皮肤,和老乡比起来,都白净了许多。
就更别说是方言了,他这会儿站在人群中简直白的发光,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
这会儿卫生院的人听到外边的车声,就已经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方言一眼就看到班上的派过来的白晓春。
她这会儿穿着白大褂,里面是鼓鼓囊囊的棉衣,看起来很臃肿。
很明显这个白大褂不是她的尺寸。
“方哥!”白晓春对着方言喊了一声。
“诶!”方言笑着回应了一声,然后带着其他人一起走了上去。
“这段时间辛苦了!”方言对着白晓春说道。
白晓春摆摆手: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给家乡人看病,哪有什么辛苦的。”
白晓春是灵石这边的人,倒是很适应这地方。
她对着方言说道:
“走吧,先到里面去,我已经整理好这边的情况,要跟您汇报了。”
方言点点头,朝着大院里面走去,这地方虽然看起来有点破败,但是走进里面就能感受到底蕴了,步道地砖上面都是专门雕了花的,好像是莲花。
步步生莲?
另外方言看到房檐砖雕也是雕刻了花草,相当的精致。
走到院子里面,能看到角落里堆着几捆晒干的草药,用麻绳捆得整整齐齐,旁边放着一个竹编的簸箕,里面摊着些没拣完的干草。
“这边条件是差了点,但老乡们都很配合。”白晓春推开一间挂着“办公室”木牌的屋子,“您先进来坐,我把这阵子的情况跟您说说。”
屋里生着一个铁皮煤炉,炉子里的炭火正旺,映得墙面暖烘烘的。
靠墙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上面放着一摞厚厚的账本和几张画着表格的纸,旁边的木架上码着一排排贴着红标签的药包,标签上用毛笔写着“一号包”“三号包”,字迹工整。
里面还有两位中年人,看到方言他们进来,就站起身和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出去。
“本地公社的卫生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统计数据的。”白晓春说道。
方言恍然。
“你们坐,我给你们倒杯热水。”白晓春拿起桌上的搪瓷杯,从煤炉上的铁壶里倒了杯热水,先递给方言,然后又给其他人都倒上水,然后才翻开桌上的账本,接着对方言说道:
“从培训完成到推广开始,这里卫生站我们一共接诊了187个肝炎患者,其中急性黄疸型23个,慢性肝炎164个。用了药之后,有162个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剩下的还在服药观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方言接过水杯,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每一个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用药剂量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复诊时的情况备注,他点点头:“做得很细致。”
“主要是李大夫帮了不少忙,”白晓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对这边的老乡熟,知道谁家条件不好,还会上门送药。有些老乡不识字,他就一句一句把用药方法教给他们,连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反复叮嘱,还把这边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以及大队上的赤脚医生带在一起,反复的培训。”
方言看了看周围,问道:
“他人呢?”
“在另外一个院子里。”白晓春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站起身,说道:
“走吧,去看看他。”
“行,我带您过去,他这会儿应该在西跨院的诊室给老乡看病呢。”白晓春连忙合上账本,领着方言往屋外走。
穿过两道月亮门,就到了西跨院。
只有一间屋子亮着灯,门口围着几个裹着棉衣的老乡,正低声交谈着。
听到脚步声,老乡们纷纷回头。
“方主任,这边请。”白晓春对着老乡们笑了笑,推开了诊室的门。
屋里的景象比办公室更显忙碌,里面有好几个医生,其中一个穿着旧的白大褂的中年男人吸引了方言的目光。
他正坐在木桌后给一位老人诊脉,他眉头微蹙,左手搭在老人手腕上,右手拿着笔,在纸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桌上摆着脉枕、听诊器,还有一摞摊开的医案,身边还站着好几个医生。
“李大夫!”这时候,何阳最先开口招呼道。
听到声音,中年男人抬起头。
先看了一眼方言,然后才看向了何阳,开口道:
“诶,何院长!你们到了?”
很显然他看病看的比较认真,完全没听到外边的汽车喇叭声。
李可是1930年出生的人,他在1953年被诬告入狱,然后跟着监狱里一位姓黄的老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