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五章 前往嘉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五章 前往嘉靖 (第2/3页)

前卖出去的所有车辆也会被淘汰。

    很多人才提的新车,眨眼间就变成了破铜烂铁,不知道多少人利益受损,老百姓肯定不干呀。

    所以国内的车企全都很默契地隐瞒了这项技术革命,国家也只是用于军工上,在新能源方面,还是按部就班。

    比如去年还是充电5分钟,续航1500公里。今年就推出充电3分钟,续航2000公里。明年再推出充电1分钟,续航2500公里。

    这样循序渐进,过渡个五六年,车企的利益不会受损,百姓也能接受,皆大欢喜。

    反倒是洪武这边成为了新技术的实验场。

    许多车企直接在洪武建造工厂,培养技术工人,虽然还没有开工造车,但其实都在等着公路修好,市场培育好,直接造性能最好的汽车。

    如此一来,现代那边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输出了上百万人才,国内的高级人才职位也有了空缺,不断进行上下层递补。

    双方又加强了经贸流通,通过高附加值的产物达成互补条件,各类矿产油气资源甚至可以直接在洪武这边进行精加工生产,压缩之后再送往现代。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两边的许多百姓都有工作,现代那边的失业率大幅度下降,物价随着物资充沛下降,工资则随着资源丰富水涨船高。

    东西可以卖出去,不缺生产力,又有一个全盘接受你工业品,并且还多达8000万人口的新兴市场,GDP不爆发性增长才怪。

    而对于洪武来说,有大量技术人员帮忙建设现代工业,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无法利用的原油、稀土、矿石。

    甚至这些原油稀土矿石还不是自己的,稀土矿石是攻打蒙古草原,占领了蒙古,还有越南缅甸所得。原油是在中东驻军,直接在当地一铲子挖下去就有。

    纯纯白嫖,双方皆大欢喜。

    结果就是在工业建设上两边都各取所需,老朱在国家发展的问题上不需要再殚精竭虑,朱标也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行,自然也就闲下来。

    从南明回来后,朱元璋先是老老实实看了一段时间政务,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主要也是政务没什么好看的。

    政治上老朱已经完成了制度转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内阁管辖天下政务,权力的归属取决于谁控制内阁,朱元璋父子牢牢把控着内阁批红权力。

    在经济上已经与现代完成了互补,大明这边也正式建立起了现代工业体系,经济曲线不是一年一变,而是一月一变,甚至一天一变。

    洪武大明如今也发行了纸币,一百元面值印的是老朱和马皇后的图像,商品经济正在快速流通。

    治安上,摄像头直接覆盖。

    南京及其周边江浙地区已经建立起电力设施,其它布政司大部分省城治所也已经有了电力供应能力。

    可以说现代那边是打算预计未来五年左右,让电网铺设全国,彻底完成能源问题。

    有了电力,自然就可以上摄像头,治安问题将大幅度改善。

    军事上,洪武现在进行了大规模裁军,老朱设立卫所制度,当时有一百多个卫所,理论兵力是七十多万。

    不过卫所往往不满额,实际兵力在六十万左右。

    早在洪武十七年,拉栓式步枪就装备全军,等到洪武二十年与现代接触后,开始进行军备换血。

    武力值飙升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那么多常备军,于是裁撤了大概二十多万人。

    这些人多是军中老弱,但毕竟都是早年跟着老朱打天下,因此退伍后全都分配工作,换一个地方继续吃皇粮。

    剩下的大概三十多万大军,已经装备了自动步枪、坦克、火箭弹,甚至是战斗机。

    由现代派遣军事教官来教授,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如此洪武军队战斗力爆表。

    至少在洪武大明这个时代,除非有外星人打过来。

    不然的话,即便是空间节点转移到老美那边,老美全面入侵都要来一个死一个。

    其余文化、教育、科技、思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

    除了外交。

    毕竟大明的外交目前好像属于武力外交。

    但不管怎么样,整个大明一片欣欣向荣,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