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意乎,民意也! (第3/3页)
而朱慈焙不仅是他的直系祖宗,还是他们尚峰山的开山老祖,肯定要帮衬一二。
“不愧是我的好大孙。”
朱慈焙乐得嘴巴快咧到后脑勺。
“在聊什么呢?”
就在这个时候,老朱从偏殿走了出来。
偏殿是电讯室。
这是老朱的习惯,走到哪就得设置电讯室,以保证随时与军队还有洪武那边沟通。
看老朱出来,朱慈焙等人忙不迭从椅子上站起来,跪下道:“叩见老祖宗。”
“嗯。”
老朱走上台坐到龙椅上说道:“起来吧。”
“谢老祖宗。”
朱慈焙起身,堆满讨好的笑容道:“老祖宗雄姿英发,大胜蛮夷,真乃仙神降世,龙凤风姿也。”
“少拍马屁。”
老朱笑道:“这次过来,文武百官都到了没?”
“到了,都在宫外等着祖宗召见。”
“嗯,先不急,有些事情要与你说。”
“请祖宗训示。”
朱慈焙恭恭敬敬。
老朱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才说道:“朕的大明历经二百余载,连三百之数都未到便已近乎国破家亡,朕甚是心痛。可若是朕的子孙无德,害了黎民百姓,以至于令人推翻,朕也无话可说。千百年来,王朝哪有不灭亡的。分分合合,亦是常态。”
说完后,他话锋一转,眼眸中闪过一缕杀意道:“然江山非流民所得,非我汉人坐居,却归了建奴鞑子。鞑子残暴,罪行累累,屠杀我汉人不知道多少儿郎,此乃天怒人怨,人神共愤。朕遂吊民伐罪,起军为之,以报我汉人之仇恨。”
“只怪后世子孙无能,江山却被鞑子夺走,累得祖宗奔波,孙儿罪该万死。”
朱慈焙又跪下磕头。
“无妨。”
老朱摆摆手,说道:“今鞑子破灭,江山又回归我大明。此非天授,乃人定之。朕算是看明白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意,皆是人在行事罢了。此番我即已灭了鞑子江山,也该离去。后续事情就交予给你,你当记住,上天不会给一个永恒的王朝,只有百姓才会给。若你爱民,则民当覆你江山,今我走后,汝要勤勉,万不能又坐失天下,你明白与否?”
民意而非天意?
朱慈焙没有震惊,朱云峰倒是蛮震惊的。
要知道以前老朱是什么德行?
那可是相当厌恶孟子那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
他写的《御制记梦》里还虚构“梦游天宫见三清尊神授其权柄”的故事以增加他天授神权的统治。
更别说那句著名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他所创,意思是皇帝奉天的旨意。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朱这么做是强化他的统治,稳固他的政权,试图以天意告诉百姓,老朱家当皇帝是上天的意思。
然而至少事实上,相比于民心,老朱更注重天意所带来的统治地位。
没想到今天还有改观的时候。
不过或许正是如此,他才这么强调。
因为如今已经纵观了历史,老朱发现天意最多就是维护统治的手段,当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鬼才搭理你那所谓的天命。
所以天意本身就是虚的,百姓才是实的。
根本还是得让老百姓能活下去,让人人都吃得饱饭,江山才能够长久稳固。
这样一想。
老朱这哪里是改变了观念,而是在传授朱慈焙当真龙天子的秘诀啊。
虚假的真龙天子,就是当了皇帝变成剥削阶级,大兴土木,大纳后宫,随意杀戮官员和百姓,对待百姓如屠猪狗。
真正的真龙天子,当了皇帝就提高百姓的地位和待遇,注重民生,轻徭役减少赋税,惩罚贪腐官吏。
或许这也就是古代明君与昏君的区别。
“孙儿记下了。”
朱慈焙认认真真地躬身说道。
“记下了就好,记住,之后你要好好善待百姓,切莫失了民心,让宫外文武百官都进来吧。”
老朱闭上眼睛,神态略显疲惫,沉声说道:“刚才与标儿说了些话,离家已经很久了,朕也想回去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一番,你以后就好好当你的皇帝吧。”
“是!”
朱慈焙又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