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靠人不如靠自己 (第2/3页)
兵,都认为他们一定可以赢,如此便有了一种能打胜仗的信念。
基本上有了这种信念,将来再打一些胜仗,便能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
这就是所谓的军魂。
老朱也正是如此,看出李定国他们并非真正的无能之辈,只是缺乏自信心,才愿意给予他们多次机会,也算是手把手在教他们打仗了。
于是在二月十六日,明军抵达北京城外的第六天后,开始发起了第一轮进攻。
这几日明军除了修筑营垒,布置战术打法以外,他们还在大量砍伐树木,搭建楼梯,准备攻城之用。
古代打仗攻城器械很多,如冲车、投石机、云梯等等。
但到了明清时期,攻城主要依靠红衣大炮,如松锦之战中,明军和清军基本就是围绕着城池在用火炮轰击。
南明军队也有火炮,基本都是缴获自清军以及郑成功所有,不过这次北上他们并没有携带。
与洪武军的火炮比起来,清军那些红衣大炮之类跟废品站的铁块没什么区别。
此时李定国他们纷纷开始部署。
随着一声令下,傅友德、冯胜等人所在的炮兵营就开始用迫击炮轰炸城门。
自然不是大规模用,其实也就打几发炮弹而已。
这是之前老朱的策略,一旦李定国他们进攻,就打几发炮弹给清军制造压力,然后让李定国他们发动攻势,进一步给清军造成压迫感。
要是满清把所有的兵力全放在北京城内防守倒还不用这么麻烦了,可惜的是清军的兵力分散部署,需要他们如此围点打援。
几发炮弹下去,城门口附近果然遭受重创。李龙云的意大利炮口径是75毫米,明军的迫击炮口径是60毫米。
但这并不意味着意大利炮的威力比迫击炮大。
因为时代不同。
二战时期的火炮无论威力还是技术都远不如后世。
更何况还是我国国产的93式迫击炮,威力大,发射速度快,造价便宜又皮实,突出一个性价比超高。
因此意大利炮能一炮轰了平安县城门,明军的几发迫击炮自然也能轰开北京城门。
李定国打的是阜城门,几发炮弹下去城墙上火光冲天,升起几朵一人高的小爆炸云,紧接着砖石崩飞,城门楼被轰塌了。
附近的清军顷刻间就被炸死,即便没有在爆炸中心,可怕的冲击波还是将周围的人震得七孔流血,神志不清。
城门周围的清军顿时被一扫而空,远一点的清军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满脸的不敢置信。
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城外的明军浩浩荡荡喊叫着向城门方向如潮水般涌来。
“杀啊!”
“杀鞑子,杀鞑子!”
“快快快!”
明军士卒们扛着梯子奔向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但他们的梯子都是特制,两端用于固定的木头是比大腿还粗的硬木,长达十多米的高度能够斜放下去,让人跨越护城河爬到城墙上。
最妙的地方在于顶端用铁丝横穿了顶部木头,固定在了上方,在两块大硬木上设置凸出了两个铁钩,可以挂在城墙内侧。
这就是古代常用于攻城的攻城梯,要想建造这些梯子也不容易,需要进山砍伐大量硬木才行。
数日下来明军其实也就打造了一两千副,不过目前暂时还算是够用。
清军被几发迫击炮炸懵过去,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明军就已经冲到了城下,搭建起了梯子,开始向上攀登。
“反击,反击!”
“弓箭手呢,射箭,射箭!”
“快去拿长矛捅!不去我就杀了你!”
沿着阜城门往南长达三四公里的城墙上,清军督战队首先反应,拿刀逼着士兵们开始反击。
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可不是以前那些训练有素的绿营兵马。
最早那一批绿营基本上都是明军以前投降的将领所部,可以说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实力不弱。
只是在重庆之战、江南多次战役当中,这些绿营兵早就消耗殆尽,北京就只有几万残存。
剩下的几万绿营兵老带新,成为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长官的同时,清廷又令满汉蒙八旗组成的督战队逼着他们打仗。
如此也算是保证了一定战斗力。
因而虽然刚开始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被炸懵,但在督战队以及老绿营士兵的催促下,还是如梦初醒,上去生疏地进行反击。
箭簇如雨点般开始往外落,各种滚石、檑木、石灰往外扔。
明军一边撑起盾牌,一边继续往梯子上爬,下方也有弓箭手对城墙上进行压制,勇敢地跳到城墙上与清军展开搏斗。
长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