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四章 遗民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五十四章 遗民心 (第1/3页)

    这场争论快到天明都没有结果。

    事实上有结果也没用。

    因为明军的攻势实在是太快也太猛了。

    他们即便是选择撤回关外,也带不走多少金银珠宝和财产。

    古代打仗哪有这么打的?

    虽然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也这么迅速。

    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一攻克宁武关,一路奔袭五百公里,在三月十八,不到二十天就攻到北京。

    但李自成自宁武关之后就没有了抵抗,中间全都是望风而降,近乎是一路收降过来。

    反观清军这边还派遣了数万大军在河北拦截,结果跟全军投降没什么区别。

    按照清廷的设想,即便岳乐不敌,坚持个两三月还是没有问题。

    刚好这段时间他们也能加紧训练士卒,坚固北京城防。

    城内前年的秋粮和去年的夏粮囤积,本来应该作为官员俸禄和军队粮草发放下去。

    结果明军大肆进攻,攻占了大片区域,又全歼满清四十余万人,这些俸禄和军队粮草自然也就一直存放在京师,刚好用于守城。

    谁知道岳乐几天就全军覆没,他们得到消息的第二天明军就打到城下。

    难道明军就没有任何阻碍?

    此时的清廷就再也没有了以前对明军的蔑视,只剩下恐惧和害怕。

    后半夜孝庄不得不下令,马上动员全城兵马,以辅政大臣遏必隆为主将,紧急做出战略部署,在北京与明军殊死一搏。

    等到清晨时分,北京城内外的百姓还和以前一样,早早地起床,或进城务工,或出城办事,等在了城门口。

    然而就在北京各城门口挤满了梳着金钱鼠尾,穿着短衣大褂的百姓时,他们却发现了不对劲。

    各个城门口并没有按照平时那样早早地打开。

    要知道清朝门禁非常严格,内九门与外七门的开闭时间都极为准确。

    关门时间为每天晚上起更时候,大概晚上七点。

    开门时间则为早上亮更时间,夏季稍微早一点,为早上3点钟,冬季则稍微晚一点,大概5点钟。

    古代社会不像后世,晚上七八点钟正是夜生活开始的时候。

    在那个社会不管是农民、商人还是官员,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一般晚上七八点钟就睡觉,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等到五六点钟就相当于后世的八九点钟该上班的时候。

    现在是二月春季,北京虽然坐落于北半球,天亮要比南半球稍晚,但到早上4点的时候,天已经微微发亮,因而已经属于开门时间。

    可现在不仅各内外城门紧闭,而且城门口还设置了拒马,周围城墙楼梯上大量的清军正在上城墙,城内到处都是兵丁。

    见到这一幕,很多百姓不敢去看,也不敢去问,老老实实地蹲在街角埋头当鸵鸟。

    之前比较轻松的气氛好像在一夜之间变得极为紧张起来,鞑子兵丁十分蛮狠地闯入各条街道,向着各城门涌去。

    本来早起的摊贩纷纷收摊回家,一些没有来得及收摊的遭到鞑子兵丁哄抢,抢走了早市要售卖的食物,辛苦准备一夜的摊主欲哭无泪。

    等到早上五点多钟,快六点钟的样子,天已经彻底亮了起来,原本繁华热闹的四九城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

    出来逛街的行人匆忙回家,本该开门营业的店铺却闭住了门板。

    摊贩怎么挑着担子出来摆摊又怎么挑回去,就连走街串巷的货郎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出来玩命。

    街上除了来来往往的兵丁踩着夯土和青石板的地面发出“橐橐”的响声。

    南城法藏寺。

    清晨时分,流亡于北京的阎尔梅正在禅房睡觉。

    阎尔梅因多次反清,遭到清军的通缉,就连家都被清廷抄了,自己也是狼狈四处流浪。

    在长达十八年的流亡生涯中,阎尔梅去过江南,去过广东,去过关中,去年年初的时候,则是跑到了北京。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清军在四处搜捕他,江南又是许多遗民藏匿地,清廷大肆抓捕遗民,在江南地区还是太危险。

    因而阎尔梅前些年便削发为僧,以蹈东和尚、白耷和尚等法号继续从事抗清活动。

    他认为满清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他在北京城,于是在此暂时隐居。历史上还在这段时间与顾炎武于北京会面,探讨抗清事宜。

    昨天晚上他与顾炎武共同的朋友徐夜秉烛夜谈,一直在聊明太祖的事情,直到天色快亮的时候才睡觉。

    便在这个时候,禅房大门被敲得“哐哐”作响,外面传来徐夜的声音。

    “古古兄,古古兄!”

    阎尔梅瞬间警醒,这些年来四处流浪,早就已经鹤唳风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警觉起来。

    听到是徐夜的声音,阎尔梅稍稍有些放心,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大衣,走到门口问道:“出什么事了嵇庵贤弟。”

    门打开,露出徐夜一脸惊喜的表情,他一把抓住阎尔梅手臂说道:“出大事了古古兄,鞑”

    鞑字才刚起个头,徐夜又谨慎地看了看四周,见禅房外并没有人,于是低声凑到他耳边说道:“鞑子全城出动,如临大敌,太祖爷的大军来了。”

    “真的吗?”

    阎尔梅大喜道:“是不是已经到城外了?”

    “还不清楚。”

    徐夜说道:“上月宁人兄托人传了口信过来,他已经在太宗陛下的军中,说现在太宗陛下追得吴三桂满地跑,不日就要攻克山西抵达北京。太祖爷又夺取江南的消息传来,我以为不应该打得那么快,谁知道居然城里就一片混乱了。”

    说着他还竖起大拇指道:“还是古古兄有见地,知道太祖爷不会久居江南,必定立即北上,不然的话,即便安全离开北京,恐怕也要与太祖爷错过了。”

    到康熙元年的时候,北京可没有什么明朝遗民。

    不过除了阎尔梅以和尚的名义隐居躲藏在北京的寺庙里以外,包括顾炎武、徐夜等抗清志士往往在游历地方的时候,路过北京短暂停留。

    这次徐夜来京其实就是打算来告知阎尔梅,让他跟着自己南下投奔朱元璋。

    但阎尔梅却说太祖爷肯定不会在江南待多久,不日就会北上,他们现在去很有可能与太祖错过,还不如在北京等着。

    与那些隐居起来,不出仕满清的明朝遗民不同。

    这些明朝遗民属于已经躺平了。

    不问世事,只在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不再着力于反清复明。

    而以顾炎武、傅山为首的遗民派系则依旧保留着抗清想法,并且为此付诸行动。

    除了在各地联络抗清志士以外,他们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游历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以及各个重要关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