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让鞑子灭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让鞑子灭族 (第3/3页)

外,中宫及后宫倒塌了近半,需要及时修复。

    钱也好说。

    现在大明完全不缺钱。

    云南还在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呢。

    各地清剿了大批鞑子流寇,又扣押了从漕运送去北京的粮草赋税,南京这边还有钱粮。

    朱慈焙带着以前的长子陈大牛,现在的太子朱和垚,以及从陈二牛改名为朱和垣的二儿子,马不停蹄地去迎接太祖爷,亲自出城。

    “孙儿参见太祖,祝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到了近前,朱慈焙一家人跪倒在地上。

    老朱在马车上撩开车帘看了他一眼说道:“起身吧。”

    “谢太祖。”

    朱慈焙靠近过来,点头哈腰道:“太祖一路旅途劳顿,甚是辛苦。”

    “上车老祖宗。”

    朱云峰撩开车帘向他招招手。

    “好嘞我大孙子。”

    朱慈焙忙不迭上车,让俩儿子在车驾旁边大眼瞪小眼,只能跟着马车走。

    上车后双方的卫队兵合一处,继续向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出什么事了?”

    老朱看到朱慈焙满脸讨好的笑容,笑着问道。

    朱慈焙笑道:“是这样的,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有大量起义军向朝廷发来公文,希望能够加入到朝廷,孙儿本想应下,但太祖在,孙儿不敢随意做主,且要是答应他们的话,就得派兵出去镇守,南京虽然兵马众多,然孙儿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调兵遣将的能力。”

    “呵呵。”

    老朱笑了笑道:“你做得不错,就是太谨慎了些,凡事不敢冒进,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朱慈焙忙陪笑道:“孙儿这一生胆小如鼠,唯独知道听老祖的话没错。纵使老祖要让孙儿去死,孙儿都知道这是为了咱们大明的江山,孙儿毫无怨言。”

    “哈哈哈哈哈哈。”

    老朱就大笑了起来。

    其实对于后辈子孙这胆小的品性,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不高兴。

    毕竟朱慈焙算得不什么雄主,唯一的优点就是非常小心翼翼,而且内政和后勤做得很好,布置得相当谨慎不出太大纰漏。

    可乱世的雄主需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和谨慎,而是找到敌人漏洞和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出击打击敌人。

    就像这次。

    清廷在南方的势力被横扫,北方也出现混乱。

    正常情况下,雄主就该马上派遣大军北上。即便精锐都被老朱带去了福建,可南京依旧有诸如李定国、白文选、袁宗第等原南明军队十余万驻守。

    李定国白文选他们跟老朱徐达傅友德等人的军事能力比较起来肯定是不太行,但收复已经没有军队的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还是没问题。

    可即便是这样,朱慈焙依旧非常保守,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不敢有丝毫逾越,在老朱眼里,这皇帝当的并不算合格。

    但话又说回来了。

    朱慈焙作为落魄底层宗室,早年混迹于市井,又面对清廷十多年搜捕而逃出生天,自然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会说话的本事。

    那马匹拍得老朱非常开心,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朱云峰还时常顶撞他这个老祖宗呢。

    现在看到朱云峰那一脉的开山老祖,面对自己这个老祖,又是如此小心翼翼恭维,对比之下肯定看朱慈焙也更加顺眼。

    何况乱世他可以帮忙平定,平定了这乱世之后,就往往需要像朱慈焙这样谋求稳定与发展的皇帝。

    否则要是过于激进,刚刚恢复的江山国力,或许又要出现震荡难平。

    “行了,这些事情你让李定国他们去吧。”

    老朱笑完之后,淡淡地说道:“不用耽搁,年后就启程出发,先荡平漕运沿线鞑子,下月我就出发北京,朕要拿鞑子皇帝的人头血祭咱们大明山河无数百姓。”

    朱慈焙弯腰恭敬问道:“不休整休整吗?”

    “不休整了。”

    老朱闭上眼睛,思绪早就飘向了北方,平静地说道:“休整休整,若是鞑子跑了,还得去关外找,乃令郑成功舰队即刻北上,克山东至渤海,他们既然来屠戮我中华汉民,那就该全死在我华夏大地上,没必要再回去了!”

    这一次,他要让鞑子族灭,可不能再像上一次那样,让多尔衮带着人马逃到西伯利亚去。

    哪怕小冰河时期,鞑子们在西伯利亚冻死饿死,遭受了许多苦难,但总归肯定还是有人能活下来。

    若是不杀光他们,多尔衮多铎他们犯下的血债,又该谁来还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