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朱棣威震华夏 (第2/3页)
“吴三桂赵廷臣张勇他们拥众二三十万,想来可以抵挡一阵吧。”
苏克萨哈迟疑道:“不至于让敌寇进犯云南。”
“你懂什么。”
索尼不悦地看了他一眼。
苏克萨哈缩缩头。
在四大辅政大臣当中,鳌拜的资历最低,但地位却是他苏克萨哈最低。
因为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以前是多尔衮的小弟,多尔衮倒台后靠着告发多尔衮,依附顺治受到顺治的赏识上台。
所以在众人眼里,他是个墙头草两面倒的小人,且早年为多尔衮冲锋陷阵构陷忠良,自然被大家排挤。
至于遏必隆,比较缺乏主见,因而在四大辅政大臣中,主要以索尼的意见为主,鳌拜为次。
此时索尼还没到后来老弱多病的时候,因此现在可以说是索尼一言堂的时候。
就听到索尼老迈的声音低沉道:“吴三桂本就有异心,若这支明军实力过于强横,他再叛投过去,云南顷刻间就得改旗。”
吴三桂野心勃勃,不甘于人下。何况朱棣容不得他,肯定不会接受吴三桂。
但几个辅政大臣却都赞同索尼的判断。
无它。
不信任汉人。
鳌拜便说道:“没错,蛮子最不能信,我以为应该马上调集军队,兵围西南。”
“唔”
索尼沉吟片刻,目光瞥向鳌拜。
这个时期顺治已经结束了诸王议政,权力归属于朝堂内阁,他们虽然罢内阁复三院,但本质上三院还是内阁。
显然鳌拜想亲自领兵去,这无疑是个大功劳,以后可以等自己退了顺势接他首辅大臣的班。
不过鳌拜与他关系此时非常不错,毕竟当年有一起辅佐顺治抗衡多尔衮的情谊,因此索尼也不介意卖个人情给他,便说道:“可以,谁领兵合适?”
众人互相对视。
鳌拜便说道:“我去吧。”
“那好。”
索尼应了声,刚准备说就拟个折子,走个过场请示一下小皇帝。
外面忽然有侍卫急匆匆进来,单膝下跪道:“西南急报。”
“说。”
“云南巡抚臣林天擎谨奏,为奏明事。贼略贵州,进云南,吴三桂困守昆明,贼半日破城,请朝廷急发兵。皇上睿鉴,谨奏。”
“什么?”
内容很短,事却大。
索尼等人骇然色变,立即问道:“有详细奏报没有?”
“有!”
侍卫便把赵廷臣的公文呈上来。
相比于林天擎简短的公文,赵廷臣详细许多,把朱棣大军情况简单说明了一下。
接着又说昆明之战后,吴三桂大军溃败逃到了武定元谋,之后收拢溃卒,二十多万大军,还剩了个十来万。
其中数万被明军杀死,数万逃散,剩余的败军跟随着吴三桂北上逃往东川,现在正往昭通前进,准备去四川找四川总督李国英汇合兵力。
赵廷臣除了把情况说了一下,也给了建议。
一是目前西南的局势对于大清来说很不利,敌人拿下云贵很利于反清士气,希望朝廷马上派重兵过来驰援镇压起义。
二是吴三桂败退后损失惨重,现在急需要各类军械物资补充,包括粮草、刀甲、弓弩、马匹以及火炮等等,希望朝廷能够尽快地把物资运输过来。
最后还有一份吴三桂本人的奏报。
他在里面把责任都推给了已经战死的偏沅巡抚袁廓宇,贵州巡抚卞三元等人,说他们谎报军情,让他误以为明军人少战力弱。
而即便如此,他也调集重兵与敌人在昆明决战。奈何明军火力强盛,自己不是对手,从而兵败。
奏折中提到明军的火器过于夸张,能离着十多里就能打到人,他怀疑是得到了西方夷人的支持,希望朝廷驱逐澳门等地夷人。
反正责任肯定要推脱干净,不然的话吴三桂也吃不了兜着走。
见此索尼等人大怒。
鳌拜怒道:“这该死的狗蛮子,打了败仗还恬不知耻地说与他无关,这次我去西南,必定要砍了他的脑袋。”
“别冲动。”
索尼见他暴怒,说道:“吴三桂虽败,手底下犹有十多万军队,若是擅自处置他,容易造成兵变,还是安抚为主。”
“哼。”
鳌拜冷哼一声,他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倒也没有继续置气。
索尼沉声道:“诸位,西南这一仗关乎国家,若是败恐国家动荡,咱们必须要和衷共济,不可有分歧。鳌拜,我们即刻上奏请示陛下,陛下应允之后,你调动咱们大清精锐,即刻开赴西南。”
“好!”
鳌拜点点头。
昆明之战其实根本没有折损大清根本。
因为损失的是吴三桂的兵力跟他八旗子弟以及绿营没太大关系。
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