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南震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南震动 (第2/3页)

去了,我怕继续行军就过了昆明不能在城外驻扎了,这才下令停止前进,结果你回来后神神秘秘的又不过来找我,我还得布置岗哨营寨呢,哪那么多时间去你帐篷里。”

    “没事没事,都是小事。”

    陈珪连连摆手。

    “话说回来,你昨天神神秘秘地回来,干什么去了?做贼了?”

    杨亨皱眉道。

    陈珪从怀里掏出一个军用水壶,嘿嘿一笑道:“看,这是什么?”

    一股酒香扑鼻而来。

    杨亨惊喜道:“你又搞到酒了?”

    军中其实是不允许喝酒的,一旦被抓住,肯定要被徐达和朱棣处置。

    之前的酒也是陈珪藏的,就藏了一点点,两个人早就喝光了。

    没想到杨亨出去一趟,又搞了酒回来。

    “嘿嘿,喝一点。”

    “那就一点。”

    两个人拿水壶分了分,杨亨忍不住感叹道:“要是再来包华子就好了,我之前看到殿下偷偷在抽呢。”

    “是啊,后世来的教官们虽然严厉,但有好东西是真给咱们分,殿下却不准我们抽烟喝酒,自己却一个人偷偷来,只许州官放火啊。”

    陈珪和杨亨开始交头接耳,蛐蛐起了朱棣来。

    此时。

    远在七十多公里外,朱棣出了易龙堡,站在小山梁上打了个喷嚏,骂骂咧咧道:“TM的,这山里晚上还挺冷。”

    徐达在旁边说道:“殿下注意身体。”

    “没事,各种药都带着呢,现在到哪了?”

    “过了这山,应该就是嵩明州了。”

    “那就快到昆明了呀。”

    朱棣站在了小山梁上,眺望远处。

    远方是个大平原,虽然有些丘陵,但基本不高,农田阡陌,村壮连绵,是一片富饶之地。

    这里就是后世云南嵩明县区域,到这里就算真正离开了连绵群山。

    自嵩明县往西南,过后世昆明长水机场,就是昆明。

    此时自然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

    正是夏秋季节,天气晴朗干爽,一眼看去,云雾在平原与丘陵间飘荡,犹如云上之地,不愧有彩云之南的美称。

    朱棣看到这美景,不由得心情非常好,大手一挥道:“这里不错,今天就在这儿驻扎,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再慢慢地赶往昆明。”

    “哦?”

    徐达纳闷,他还以为朱棣会急着去昆明呢,就说道:“不继续行军,一鼓作气吗?”

    “无妨,鞑子土鸡瓦狗尔,我们越慢,他们越恐惧。”

    朱棣笑着说道:“我还真不想把昆明城池轰塌,如果把他们吓得跑出昆明,则刚好我们可以在城外埋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可以的话,朱棣其实更希望野战。

    虽然他们可以轻松破城,但南明即便复国也不可能马上完成现代化,城池至少在未来几十年间还有大用。

    云南各地土司起义不断,如果他把昆明城墙给炸塌了,以后还得费钱费力去修,划不来。

    所以如果目光放长远点的话,自然是留地不留人最好。

    把清军鞑子杀光,城池和百姓留下。

    毕竟一来榴弹炮洗地,容易误伤无辜百姓,对城里造成严重伤害。

    二来对城池建筑和城墙也会造成打击。

    在朱棣眼里,那可是他的昆明城,还得在昆明安置石碑接应洪武大军来着,可不能留下一座被火炮炸残的无人废城当后方大基地。

    “嗯,殿下说的是。”

    徐达听了觉得有道理,便点点头道:“那就听殿下所言,刚好这些天将士们连日赶路也困乏了,好好休息一天也好。”

    当下明军就于嵩明县外平原驻扎休整,明日就可以正式向着昆明进发。

    朱棣其实并不知道他的行军给了西南什么。

    随着明军攻破贵阳,又连续击败阻击的清军,日益逼近昆明,整个西南都一片震动。

    消息也如雪片一般传了出去。

    云南各地都知道了正在有一支强大的明军队伍向着昆明进发,一时间清军惊恐,云南民间的反清义士却是欢欣鼓舞,消息很快如涟漪般扩散。

    此刻西南边陲,缅甸与满清交界处有一座古旧小城。城池并不高大,甚至早就破败不堪,城中亦是丁户稀少,往来也只有一些兵丁。

    这里就是原大明最西南的地界之一,孟艮府的孟掯城,实际位置就是后世缅甸掸邦的景栋。

    如果从高空俯瞰的话,就会看到此地被山峦包围,唯独下方有一片谷地,孟掯城则位于谷地中央,河流穿成而过,周围有一些小型湖泊。

    农田阡陌,到处都长满了高大的热带植物,林木茂密,蛇虫鼠蚁不计其数,正是六七月份的时候,空气都被闷热给包围。

    孟掯城中,李定国的居所,部将吴三省急匆匆地进入屋内,向他大喊道:“晋王,晋王,大好消息。”

    李定国这段时间心情十分沉重。

    自磨盘山战役后,虽然取得胜利,但却是惨胜。

    因叛徒卢桂生告密,导致伏兵没有发挥出效果,让清军提前洞察到了危机。

    虽然他杀死杀伤上万清军精锐,甚至还杀了清军诸多将领,然而明军也是死伤不少。

    他当时聚集了一万两千人设伏于磨盘山,打完仗后只剩下六七千人了,可以说是折损了近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