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老朱到北京 (第2/3页)
缝缝补补,当个水泥匠。拆了重建,显然要比前者划算得多。
数日后,到六月二十日,朱棣快赶到山海关之时,多尔衮撤兵了。
此次入关,他损失惨重。
在城墙上和明军拉锯战死伤了三四千人。
本来这只是小伤亡。
结果周安率领的部队赶到,几乎是残忍地屠杀了他在东罗城上的守军。
加上他沿途歼灭的两支千人小队和多铎的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多尔衮伤亡已经上万。
虽然大部分都是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吴三桂、三顺王、一顺公、外藩蒙古、外藩朝鲜等从属军队伍。
但满清建奴的壮丁也伤亡了三千人左右。
这对于丁口本就比较少的满人来说,无异于是个重大打击,几乎是整个满清族群部落四十分之一的死伤,可谓伤筋动骨。
本来如果还有夺取山海关的机会,即便付出惨痛代价,也未尝不能继续。
然而他们好不容易夺下的东罗城都被抢走,甚至对方百余人还出城挑衅,下战书要求野外大战。
满清军队内部已经是士气低落,被打得都没有继续再战的勇气。
见此多尔衮再蠢也知道该撤兵了。
夜里时分,为了防止明军突袭,多尔衮分批次撤退,第一波在六月十八日,接着是昨日,再到今日,最后一批撤走。
他令吴三桂断后,自己率领主力跑回了宁远。
最后就是一场夺取山海关的大战,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
很快时间也慢慢来到了七月初。
小朱棣到了山海关后发现建奴逃跑了,让他很是遗憾。
不过老朱却不许他追。
还是那个问题,你轻骑出动暴打满清没问题。
然而人是要吃饭的,大批辎重粮草都在老朱那,子弹炮弹粮食各类物资。
深入东北无人机电池储备也是个问题,虽然是夏天,但小冰河时期的东北经常下暴雪,都没什么太阳。
因此老朱让他等自己把大批物资运达再说。
七月中旬,老朱终于到了北京。
崇祯朝乾清宫内。
朱云峰穿着他自己的那身亲王衮龙服,坐在原来崇祯坐的龙椅上。
下面是蒋德璟、方岳贡、范景文、邱瑜、倪元璐、孙传庭六名内阁大学士,及吏部尚书李遇知、刑部尚书孟兆祥、礼部尚书林欲楫三人。
其中范景文兼任工部尚书,倪元璐兼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王家彦在山海关。
因此目前大明高层就只有九个。
另外旁边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王承恩作为秉笔太监本应该也在,但他去服侍崇祯去了。
“殿下,昨日又往陕西运了一批赈灾粮,虽然这次查抄出数千万两白银及大批粮草,但这毕竟犹如杀鸡取卵,长期没有进项,只能坐吃山空。”
“是啊殿下,现在太祖他老人家还在河道上,阻塞了河运额.陆路运粮的话会慢很多,也不知道今年江南漕运粮能否按时送到。”
“今天又要往山西运粮食,臣在想是不是先慢一些把山西的赈灾粮留在京城,不是说不给山西运粮,而是北京每日耗粮无数,臣就怕到时候城中粮草空虚。”
“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太祖整饬了南方,将大量田地归还给百姓,今年南方的粮食收获必然会比往年多数倍。”
朱云峰听到诸多大臣们的诉求,笑着说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本身,大明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比我更清楚,南方地主豪绅侵占多少田亩,他们一不纳税,二不养民。大量只有少数田地的百姓要承担高额赋税,太祖他老人家把他们杀掉,把田地交给百姓,大家都纳税,哪怕今年减免了许多赋税,收上来的粮食也肯定比往年多,这一点你们清楚就行。”
方岳贡点点头道:“若是如此,那就安心了。”
“还是按照之前我做的布置吧,现在大明乱象太多,要做的是剔除顽疾,扫除弊病,但在此之前,还是以维持稳定为主。”
朱云峰说道:“赈灾的粮食我要确保发在每个灾民手里,要让当地官员做好分内之事,组织起百姓耕种养民。告诉他们,太祖他老人家来了,可不会像崇祯那样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是。”
众人应下。
正在此时,司礼监随堂太监兼东厂提督高宇顺进来,拱手说道:“殿下,太祖他老人家过了香河,马上就到通州了。”
朱云峰笑道:“那看来下午太祖就能到北京,你们去通知一下崇祯和太子,让他们准备去接驾。”
“是。”
对于朱云峰一个亲王犹如皇帝一样发号施令,众人都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因为现在朱云峰就是老朱钦定的吴王监国。
崇祯无能。
太祖在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