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战争序幕,没成就感 (第2/3页)
成分摊。
本该瞬间蒸发大片溟雾战士的元素洪流,被分解成百万份细微伤害,仅让所有溟雾战士的躯体泛起几丝涟漪。
当战阵旋转,位于战阵中心的溟雾统领挥动旗帜。
整支军团霎时化作共振腔体,将分散的能量重新汇聚成一道溟雾螺旋炮,轰然砸向飞升岛屿。
飞升族引以为傲的元素洪流壁垒,在这道集合了百万溟雾战士之力的轰击下,如琉璃般层层碎裂。
这一击,瞬间逼出了飞升族的顶尖强者参战。
书言领域战线。
神圣军团的光矛暴雨般朝着溟雾军团倾泻。
正如书言所料,神圣军团的生命结构设定,有着克制溟雾族亡语之躯的特性。
但这种克制带来的助力非常微弱。
亡语规则加持下的溟雾族战士,本质上并非亡灵系生命,而是规则系生命。
能克制的只有溟雾族本身自带的极阴属性,却无法对亡语之躯造成任何克制效果。
每当溟雾战士被圣光洞穿,其溃散的死亡能量会立即被后方同伴吸收,生命进入亡语重塑阶段,化作黑雾在战场上扩散。
每死一个溟雾族战士,其他溟雾战士的力量便会增强一分。
这正是溟雾规则带来的增幅。
让阵亡者化作新的能量节点,使得活着的战士越发炽烈。
亡语+溟雾,两个规则相辅相成,爆发出恐怖的战力。
无法真正意义上死亡,让溟雾族战士在战争中没有后顾之忧。
最前排的溟雾战士甚至选择用自爆的方式来逼迫书言展现更强的战力。
形成的溟雾风暴非但没有被圣光驱散,反而污染了领域内的圣光之力。
第二梯队的溟雾战士,踏着同伴的尸雾突进,每跨出一步,脚下就会浮现出死者共享而来的符文力量。
在溟雾族的轮番轰击下,书言领域内的光明结界出现蛛网般的裂纹。
在飞升族和书言看不到的地区,祁胜还观测到。
两处战场的能量波纹正通过深海下的灰色脉络相互传导。
飞升族释放的每一次元素洪流冲击,在强度超标时便会传导给书言领域战线。
这种超越空间的共鸣战术,使得溟雾族完全有实力以一族之力,两线作战。
溟雾族所展现的战争潜力,已经有了逆潮军团的初步架构,是真正经历过无数次战火淬炼出来的战争体系。
指引曾说过,战争军团的体系建设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弱养强,以强为战。
这套体系本质上是精英集权式战争体系。
需要将全族资源集中供养少数强者,以绝对个体武力碾压敌军。
底层族群负责资源采集、后勤保障,中层战士筛选精锐,而最顶层的至强者则承载整个文明的战争潜力。
在这套体系下,一名巅峰强者可一人成军,挥手间天崩地裂,甚至能以个人战力决定整个战局的胜负。
这套模式需要牺牲弱小换取上限,弱者沦为养分,强者吞噬全族气运成长。
最终诞生出超越常规生命层次的战争机器。
虫族走的便是这套战争体系,所有虫族节点掠夺的资源,主脑只会留一部分,再将部分输送给至高主脑。
至于虫族战士,本质上并非独立完整的个体。
它们没有独立思维,而是被孕育出来的战争力量,是至高主脑力量的节点延伸。
可以将整个虫族视为一个庞大的个体。
只是帝冢山脉地区的主脑比较特殊,非但不需要将掠夺资源输送给至高主脑,还可以从至高主脑那边无限额的获取资源。
书言的发展模式,类似虫族。
书言战士本质上并非独立个体,都是书言力量和意志的延伸。
只是现在的书言还是太弱了,根本达不到虫族那般高度,只能优化军团力量,却无法通过收集信息素的方式,优化战力单位的成长潜力。
第二种模式,便是溟雾现在使用的模式:以众化一,逆势伐天。
核心逻辑是弱者通过战阵、规则、共鸣等手段相连,爆发出远超个体的集体战力。
这套体系下,弱者并非炮灰,而是整体的一个网络节点。
通过精密配合,他们的力量可迭加、增幅,从而引发质变。
如溟雾族的亡语+溟雾两大规则加持下,阵亡者的力量会被活着的战士继承,形成越战越强的滚雪球效应。
这两套体系可以共存。
逆潮军团就是两套体系共存的完美模版,兼顾了弱养强,和以众化一的特点。
逆潮军团的底层架构是:弱者为基,供养强者。
资源采集与后勤保障都由低阶族群负责,四瞳族、龙脊族,玩家十分熟悉的族群都是后勤保障中的一员。
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员,都是这些族群中筛选出来的精锐。
这些底层族群不需要直接参与战争,生存安全得到全方位保障,通过生产、建造、能量输送等方式维持逆潮军团的运转。
而精锐筛选机制则不断从底层选拔天赋者。
送入“逆潮训练营”进行试炼,优胜劣汰,最终诞生出真正的战士。
到了这个阶段,可以视为中层。
逆潮的中层架构是:战阵共鸣,弱者逆伐。
战阵体系覆盖整个逆潮军团,即便是最普通的战士,也能通过战阵网络将力量传导、迭加,爆发出远超个体的战力。
所以个体只是集体力量的一部分,不存在沦为炮灰的可能性。
逆潮的高层架构是:强者统御,战场主宰。
逆潮军团的每个军团长都有着半神境战力,在他们之上还有逆潮神这个巅峰战力。
整个逆潮军团有着无比完善的战争部署。
底层到高层是一条成长通道,而不是固定的阶级。
哪怕是最弱小的战士,只要能在高强度的战争中撑到最后,也能成为半神境强者。
逆潮军团已经打造出了一条培养强者的流水线,军团里的每一个生灵都有其价值。
强者、精锐、弱者,在这个体系下都有清晰的定位,缺一不可。
溟雾族和逆潮军团相似的地方,便是对弱者力量的利用,通过共鸣的方式让个体为集体贡献力量。
但在其他方面,远不如逆潮军团。
就因为弱者也能为战争提供助力,所以溟雾族之前走的是纯粹的战争掠夺模式。
不存在后勤保障和向上供养的模式,通过不断发动战争来获取资源供养全族,走到哪便掠夺到哪。
两套模式,书言也占了其中一个,但还在起步阶段。
飞升族则是一个不占。
既没有“逆势伐天”,集结力量的战争体系,也没有弱养强的供养体系。
只有精英化的培养模式,对战争的领悟还较为浅薄。
放在小世界,这套体系可行。
但在实力强度跨度非常高的怪物世界,弱小只能沦为炮灰,毫无价值。
在溟雾族这个经历无数战争磨砺出来的战争机器面前,飞升族呈一边倒的溃败。
书言至少能通过更换体系,获得战争结构上的微弱优势,而飞升族无论是数量、战争模式、体系克制,等各方面都处在劣势。
初步交锋,飞升族便只能派遣族内强者顶上。
这一场战争初步接触阶段,祁胜便能大致判断出未来走向。
给飞升族的后路只有两个。
放弃族地和养殖场世界,乃至岛屿上存储的资源,流亡外海。
或是在溟雾洪流下走向毁灭。
倒是书言,祁胜始终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小势力。
从当年的弱势方,变成现在力压飞升族的强势方,再加上有灵感世界这个体系完善基地。
未来潜力上看,甚至要比溟雾族更强。
书言虽然走的是以战养战的战争路线,追求在绝境中突破自我,却也不傻。
当年对抗黑潮失败,它才跳转来飞升海域谋求发展。
打不过溟雾族,书言很有可能再次切书跑路,更换一个新的地区作战。
当年书言选择飞升族作为挑战对象,看似莽撞,实则早已经调查过飞升族的相关信息,甚至都渗透进了飞升族的养殖场世界。
它是在认为自己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向飞升族发起战争。
暂时没有离开,书言显然也是在试探溟雾族的战争潜力,寻找是否有一战的可能性。
只要让书言找到持久战的方案,书言就会像当年对抗飞升族那般,汲取溟雾族的养分飞速成长。
真让书言顶住了压力,规则书故事中的大反派“飞升族”,到时候就会变成溟雾族。
三方大战的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