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二章 翰林改革,张璁再荐严嵩挑大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二章 翰林改革,张璁再荐严嵩挑大梁! (第3/3页)

然如此,真清正之君子,就宁辞这翰林官不做!”

    这项翰林官选拔制度的改革,一出现就招到了许多翰林官的极力反对。

    不少翰林官因此纷纷上疏请辞。

    朱厚熜对请辞的皆一一照准。

    他知道这些主动辞官的翰林官也是宁肯不要光明的仕途前景,也不愿意用得罪天下奢豪的方式来完成仕途上的通关。

    所以,朱厚熜也就一个都没有挽留。

    本来大明的政治生态已经越发趋于保守。

    所以,在官员选拔任命上也越发只重视礼治重视道德,不重视官员个人的功业。

    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民政上的功业,都不再是任命为执政辅臣的标准。

    而选拔执政辅臣,只靠其是否出身翰林,是否出自清流,是否在品德上经得起考验。

    按照原历史的发展,到了后面,很多阁臣乃至首辅,几乎就没有地方为官的经验。

    “宰相必起于州部”这条选执政的条件,在大明原有的历史轨道上将被彻底抛弃,而只按照“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标准来选拔执政。

    但朱厚熜现在正打破这个规律,以达到让这个帝国不再因循守旧,而能够不停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目的。

    张璁为清丈事,在接下来继续向朱厚熜提议说:“陛下,要完成清丈,除了对执行此事的官员需要激励之措施外,还应先试点,再推广,同时选调可靠官员负责此事。”

    “臣与户部大司徒商议了一下,认为清丈试点选在南直合适。”

    “另外,臣认为,可让严嵩任浙直总督兼理河道、驿政,先驻淮安,为清丈之事提供军事上的保证,此人识大体,察圣意,不会胡来,可掌兵权。”

    “而南直巡抚可由四川巡抚熊浃接任,直接负责试点清丈之事,此人有胆有识,可做陛下在清丈上的急先锋!”

    朱厚熜听后笑着点了点头,而直接准了张璁的提议。

    于是,接下来,严嵩就去了淮安,而熊浃则来了南京,且下牌票将南直各知府传见到署衙,向这些知府传达了朝廷要清丈的事。

    知府聂豹等闻后大惊失色。

    很快,南直地方诸奢豪缙绅也因此骚然不已,整个江南因此大为震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