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一章 削籍为民,夏言致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一章 削籍为民,夏言致仕! (第2/3页)

口言说:

    “我还是那个主张,夏言虽然擅杀同僚,但却是基于忠孝大义而杀,乃合圣人之教也!”

    “而古圣贤治法,认为定刑当以春秋大义定之,故夏言不当加大辟之刑,也不当折辱之,否则,便是苛待忠良,败坏礼教纲常。”

    许赞说到这里,就道:“所以,我主张,只以夏言不谨冲动定罪,令其致仕,但因其忠孝贞烈之举当褒奖,故当令以礼部尚书衔致仕!”

    “我同意!”

    “夏言虽狂悖嚣张,但实则忠臣,治国当以礼为重,对此忠臣,自当以议贤,不能因其杀伐不请圣谕、不经法司就真治其死罪,只能令其致仕,且不能亏待。”

    左都御史周伦也跟着说道。

    这时……

    张璁却言道:“我不同意!被杀翰林无论忠奸,若有罪,皆需明正典刑,否则法纪何存?”

    “不遵法纪,因义愤而杀,而若有朝廷命官因此被误杀,后果无异更严重!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桂萼跟着说道:“没错,朝堂不是绿林,大臣也不是江湖之人,臣民若可以因忠义而杀人,那天子是不是可以说,即便屠城也不当指其无道?”

    “当然!”

    “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即便君父怒而屠城,那也不能责怪君父!”

    礼部尚书朱希周这时咬了咬牙,回答道。

    大理寺卿方献夫也跟着郑重地点首:“是啊,治法当循忠恕之道,夏言为君杀不臣,是忠也,当宽恕其罪,薄惩即可!”

    杨一清也在这时开了口:“我还是那句话,若杀夏言,则需先杀我杨一清!”

    张璁和桂萼见大多数朝臣主张不杀夏言,也就没有再坚持。

    只是桂萼在廷鞫结束时,冷笑说:“诸公如今既然宥夏言之罪,将来若再谏天子严厉果杀不对,那就是真死有余辜了!”

    “那是自然!”

    “没有谁可以非议君父!谁非议谁就先是大不敬,杀之不足惜!”

    杨一清则在这时主动回应起了桂萼。

    桂萼没再多言。

    于是,廷鞫结果就是只请令夏言以礼部尚书衔致仕。

    朱厚熜也遵从了廷鞫结果,让夏言以礼部尚书衔致仕。

    但许多支持不杀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