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一章 君权至上,准予收尸也是恩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一章 君权至上,准予收尸也是恩德! (第3/3页)

不得不承认,杨一清到底是在边镇做过多年督抚的大臣,对边务的确能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也很清楚边臣更想捞钱的尿性,知道他们甚至会为了放心捞钱而不惜行贿鞑子,让鞑子去给别的边镇找麻烦,这样就能显得他们的防区表现不是最差的。

    而如今,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集中事权,的确很有设置的必要。

    而也正因为杨一清军务上非常熟稔,所以,在议起这事的时候,张璁等在一旁基本上插不上话。

    不过,朱厚熜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杨一清应该是督抚入阁为首辅的最后一位文臣。

    因为在杨一清之后,好像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只从翰林清流中选,乃至到嘉靖后,阁臣尤其是首辅基本上都只有在京做官的经验,没有在地方为政的经验。

    带兵的经验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在京做官也只是在国子监、翰林院、礼部这几个清贵衙门迁转。

    这也就使得大明执政官越到后期越不通实务,越容易被底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僚蒙蔽,进而导致在他们之上的皇帝也跟着被蒙蔽。

    大明的统治阶层似乎越到后面越有意识的让当国执政不通实务,而不仅仅是不让皇帝不通实务。

    朱厚熜不想这一幕继续出现,所以,他现在,会有意识的,把自己信任的大臣,调到地方任兵宪和督抚官。

    比如严嵩就被他安排成了河南巡抚。

    熊浃如今也从太仆寺少卿升为了四川巡抚。

    昔日的武选司郎中蔡天祐如今也成为了大同巡抚。

    张璁因为在御前看见杨一清在皇帝面前对军务侃侃而谈,而自己这些人插不上嘴,也有些想关于翰林官改革的思路出现。

    同历史上他后来提出让翰林官下部和下地方历练一样。

    “加强边备以外,还得增加京师精锐,为将来能够主动进攻俺答做准备。”

    “无论如何,被动防御都没有主动进攻好。”

    “更重要的是,既然要灭鞑靼,同化鞑靼人,那就得先从掳掠其人口为我们所用开始!”

    “以前,国朝只以节财裁军为主,不需要那么多人,但现在是要增财增军,还要大兴工程,那就需要更多的人。”

    “何况,如今宗室改革和军改,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免役的恩典,也就需要更多出力的同化之民。”

    “所以,攻守得易形,从鞑靼掳掠我们的人口,变成我们掳掠鞑靼的人口,让鞑靼慢慢失血,失血到那些鞑靼贵族拥有的部民几乎与国朝一势豪之家拥有的家奴数量差不多的时候,则鞑靼就会名存实亡!”

    “而要实现这一切,首先就是要京师的兵马足够多,多到能在戍卫京畿的同时,还能随时起一支大军去草原征讨不臣,招抚部民!”

    “增加京师的精锐,就要先增加庶弁将,这样才能通过他们练出更多的兵。”

    “要有更多的庶弁将,就得重振京卫武学,同时加强武举的作用!”

    “通过武举考选出能为国家战将之士,进而再让他们通过京卫武学培养,使其将来成为朕最忠勇最善战的将校。”

    朱厚熜这里又说起京师扩军和重振军事学堂的事来。

    朱厚熜说后,就对杨一清吩咐道:“这件事,就由元辅亲自来督办!毕竟元辅带过兵,驭过将,也知兵法,适合为朕培养将校。”

    “臣遵旨!”

    杨一清立即回了一句。

    他很愿意为嘉靖做这样的事。

    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在嘉靖这里的价值还依旧很大。

    张璁这个锐意革新的天子宠臣就还代替不了他。

    张璁看着杨一清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的确有些内心有些不是滋味。

    但他也无可奈何。

    且说,俺答不久后也收到了使者带来的朱厚熜回信。

    “明国皇帝传话给大汗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赎罪资格,就别指望派个使者就能得到赎罪资格。”

    “若真要和贡,那大汗就先自己去请罪。”

    啪!

    “啊!”

    使者向俺答说完后,正喝着马奶酒的俺答,当场就把半碗马奶拍在了案上,来一个“俺答盖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