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第2/3页)
看着店里满满当当的宾客,掌柜的心里头那叫一个乐开了花。这阵子生意冷清,他日夜愁得睡不着觉,头发都快愁白了。没想到皇帝这一来,直接把门槛都给踩破了,店里顿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掌柜的胖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掌柜的大声吆喝起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声音里充满了得意和欢喜:“陛下今儿个可买了不少好东西,古董文玩好几件,还有香皂、细盐和茶叶呢!这可都是咱店里的宝贝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忙得不亦乐乎。
话音未落,一个年轻姑娘羞答答地说:“给我来两块香皂吧!”她的声音轻柔而羞涩,仿佛害怕被人听到。那边一个皮肤黝黑的大汉则粗声粗气地喊:“细盐一斤,茶叶一两,快点儿!”他的声音响亮而急促,显得有些不耐烦。旁边有人打趣他:“嘿,你这大老粗也要用细盐?野猪还用细糠呢?粗盐就够了!”这话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大汉一听,火了,袖子一挽就要干架,脸上的肌肉都拧在了一起,显得异常凶狠。这时,一个小女孩细声细气地劝道:“要打出去打,别在这儿砸了店里的宝贝,赔得起吗?”她的声音清脆而稚嫩,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商号里顿时人声鼎沸,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皇帝一行人买完东西,就坐着銮驾往西走,一路上仪仗森严,威风凛凛。到了皇城西边的一座大宅子前停下,这宅子以前可是成国公府,气派得很,现在却静悄悄的,显得有些荒凉。原来是大明赵王住在这儿,林小风看他进京没地儿住,就让他先安顿在这儿了。周王一家子也住在不远的地方,两家人也算是有个照应。
大臣们见了藩王就跟见了猫似的,躲都来不及,更别说上门拜访了。所以这周围冷清得很,连个人影都少见。赵王和赵王太妃亲自出来迎接皇帝一行,周王、周王太妃,还有英国公夫妇、成庆华夫妇也都到了。大家恭恭敬敬地给皇帝行礼,林小风摆摆手说:“免礼了,你们这些年受苦了,我心里有数。”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王太妃走上前,声音沉稳地说:“藩王本该与封地共存亡,现在能活着,全靠陛下的恩典。”这话听起来像是在示弱,又像是在表忠心。周王太妃也跟着附和了几句,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和感激。林小风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场面话谁都会说,但真正的心思却藏在肚子里。
客套了几句之后,大家就进屋了。男人们在前面喝茶聊天,谈论着国家大事和宫廷琐事;女眷们则到后面去互赠礼物,聊着家常和八卦。周皇后进了屏风后面,林小风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临行前可是给皇后布置了任务的,不知道她能不能顺利完成。
到了后堂,周皇后给赵、周二王的太妃送了礼物,两位太妃也回了礼。一来二去的,大家就熟络起来了。后堂里五位女眷围坐在一起,周皇后、赵王太妃、周王太妃、成庆华的妻子王氏以及英国公张世泽的夫人李氏。在王氏的带动下,大家开始聊起了天。从家长里短到大臣们的八卦无所不谈,气氛热烈而融洽。
聊着聊着,周皇后突然叹了口气说:“陛下总说宫里开销大,让我想办法节省。可宫里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呢,哪能说省就省啊?”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忧虑。王氏笑了笑没接茬儿,只是用眼神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其实她来之前成庆华就交代了要她暗中帮周皇后探探赵、周二王太妃对藩王宗禄改革的态度。
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赵、周二王都还小做不了主,家里的事儿都是太妃们说了算。林小风不方便直接跟女眷们谈这个,成庆华也没辙,只好借着探视的名义让周皇后来提这事儿。如果能得到两位太妃的支持,林小风就能联合赵王上书请求改革藩王宗禄了。而李氏呢,则是个陪衬兼见证人。
周王太妃一听这话就愣了,她没想到周皇后会突然提到这个话题。她愣了一下才说道:“皇后说笑了,宫里开销大那是自然的。”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尴尬和不安。而赵王太妃则眨了眨眼试探道:“皇后能详细说说吗?”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好奇和探究的光芒。
“有什么不能说的?”周皇后叹了口气说,“宫里每个人开销看起来不多,但人多了加起来就是个大数目了。除了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们,还有太监、宫女、侍卫,这些都要吃饭穿衣养马的。就说勇卫营的那些战马吧,也得花钱养着。”她一边说着,一边皱起了眉头,显得异常忧虑。
“一个人一两银子看着不多,但这么多人加起来就是几万两了,真是愁人啊!”周皇后边说边叹了口气,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焦虑。赵王太妃听了这话,眼皮子微微一颤。虽然她觉得周皇后话里有话,但还没摸清楚底细。于是她假装提议说:“要是真没办法了就裁撤些人吧。”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和谨慎。
“那可不行!”周皇后为难地说,“万历、泰昌、天启朝的妃嫔们哪能随便动啊?她们都是陛下的长辈,辈分高着呢。”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还有那些太监也不能动啊,他们可都是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呢!特别是在勇卫营出征的时候,他们守城有功,于后宫也有大恩。”周皇后继续说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太监们的感激和敬仰。
“宫女也不能再裁了,人数已经不够了,再裁就没人干活儿了。”周皇后又叹了口气,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忧虑。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再提出裁撤宫女的建议。
“侍卫更不能少了,一个都不能少啊!”周皇后再次强调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人敢再提出异议。周皇后又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忧虑和无奈的光芒,仿佛在为宫里的开销而发愁。
周王太妃和李氏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只能跟着叹气。她们心里都在琢磨着周皇后的话,试图从中听出一些端倪来。然而,周皇后的话却让她们感到更加困惑和不安了。
这时,王氏在众人的叹气声中悠悠地说了一句:“皇后,我有个主意!”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什么主意?”周皇后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期待和好奇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减俸禄啊!”王氏小心翼翼地说,“把一两银子减成八钱,八钱再减成六钱,这样宫里的开销不就少了嘛。”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和谨慎,仿佛害怕自己的建议会被驳回。
“不行!”周皇后还是摇头,“宫里的月饷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便改。而且宫女太监们都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一旦减饷,恐怕会闹事儿。”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私下里说说还行,但要是一起闹起来,那可就是大事儿了!”说完,周皇后还特意看了赵王太妃一眼。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深意和期待,仿佛希望赵王太妃能够明白她的意思。
这一眼让赵王太妃彻底明白了周皇后的意思。她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宫中”指的就是大明和朝廷,“周皇后”则代表林小风。“开支大”实际上是指藩王宗禄负担重,“裁撤”则是暗示废除藩王制度。“降俸禄”就是减少藩王宗禄的意思。至于怎么减、减多少,林小风虽然没说,但赵王太妃相信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想通了这一层,赵王太妃又开始琢磨:林小风为什么要让周皇后提前告诉她呢?她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然而,她却无法阻止这个阴谋的进行,只能默默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前厅里头,大伙儿围坐一块儿,边品着香茗,边聊着天,气氛挺热闹。厅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显得格外温馨。墙上挂着的山水画,仿佛也随着众人的欢声笑语而生动起来。
“赵王殿下,”这时,一个仆役低着头,悄悄走进来,轻声说,“赵王太妃请您过去一趟。”
赵王朱常转头看了看林小风,林小风正微笑着品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赵王可以先去。赵王于是站起身,给林小风行了个礼,然后跟着仆役走出了前厅。
他们并没有往后堂去,反而绕到了一座幽静的小花园里。月光如水,洒在花园的石径上,显得格外清冷。赵王太妃正独自站在那儿,闭着眼睛,像是在思考什么。她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孤寂。
“娘,您找我?”赵王快步走到太妃面前,轻声问道。
太妃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瞟了远处的仆役一眼。那仆役挺机灵,见状就悄悄退开了。他退到花园的角落,四处张望了一下,见没人注意,就悄悄溜到墙角边,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时,太妃的声音严厉了起来:“你们在前厅都在聊些什么?”
赵王想了想,回答道:“就是喝喝茶,随便聊聊。”
“聊什么内容?”太妃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到建奴、李闯、献贼这些乱事,稍微提了一下。”赵王的声音有些低沉,显然对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太妃一听就火了,瞪大眼睛责备道:“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谈论国家大事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赵王一脸委屈:“不是我想谈,是成庆华硬拉着我说的。”
“他说他的,你为什么不假装没听见?”太妃更加生气了,语气中充满了责备。
赵王更委屈了,撅着嘴,眼眶都红了:“开始我确实没听,但每次他说完,都要问我怎么看,我总不能在陛下和英国公面前装聋作哑吧?”
太妃咬牙切齿地说:“成庆华这个老狐狸,竟敢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说完,她又问,“那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建奴和流贼都应该被消灭!”赵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这还差不多。”太妃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带着一丝忧虑。她心里清楚,在京师这地方,说错一句话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接着,太妃又问:“那宗室藩王的事情,你们有没有提到?”
赵王摇了摇头:“没有。”
“一个字都没提?”太妃不放心地追问。
“确实没有!”赵王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太妃点了点头,“这件事你不用管,如果有人问起,就告诉我。”
赵王愣了一下,问:“娘,您这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你回去后要问陛下一件事。”太妃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什么事?”赵王问。
“你找机会问问陛下,欠我们的藩王宗禄什么时候发?”太妃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焦虑。
“这……恐怕不太好吧。陛下能让我们来京师避难,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这时候再要宗禄,岂不是……”赵王有些犹豫,不敢轻易开口。
“不管好不好,你必须问!”太妃的声音很坚决,仿佛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赵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辞别了母亲,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回应。
那个仆役早就悄悄溜远了,所以没人注意到他的异常。他回到前厅,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和其他仆役一起忙碌着。
赵王回到前厅,随便聊了几句后,就趁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