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第2/3页)
粮草没丢,京师可能就已经是他们的了。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啊!他心中暗自感叹,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和遗憾。
“芳亮啊,你现在招募了多少新兵了?”李自成亲自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关切和期待。
骆文彬回答道:“从围城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招募了七千九百四十四名新兵,派了五千三百多人到各个军营去了,还剩下两千多人正在考察中。”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人数有点少啊。”李自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以前都是一呼百应的,现在不一样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和无奈,显然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皇上,这事儿不能怪我啊。”骆文彬辩解道,“明军也在募兵呢,他们给的月饷是一两半银子。而我们除了老营的士兵外,其他的士兵包括那些投降过来的明军士兵,给的月饷才七钱九分,这么点钱,他们能不跑就不错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抱怨,显然对当前的困境感到十分不满。
南宫尚朴在一旁眨了眨眼,插嘴说:“几钱银子就嫌低了?这都多少年没涨过了!别乱说了,我们大顺军可是仁义之师,怎么能用银子来衡量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嘲讽和不满,显然对骆文彬的抱怨并不认同。
“募兵难是事实,咱们得自己反省反省!”骆文彬没理南宫尚朴的阴阳怪气,直接对李自成深施一礼说,“皇上,建奴入关,逃民肯定很多,我会想办法收容他们来补充兵源的。”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决心,显然已经做好了应对困难的准备。
“好,我知道了。”李自成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李岩,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李先生,以建奴的行军速度来看,如果他们不变道的话,几天之内就能到达德州,距离大名府不到四百里了。”
“我虽然没有主动与他们交战的打算,但是两军相近,也不得不防啊!”李自成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忧虑和无奈,显然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十分棘手。
“那我们应该如何部署军队呢?”李自成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期待,显然希望从李岩那里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李岩沉思了好一会儿,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他缓缓说道:“我觉得陛下现在不该把心思放在防备建奴上,而是要提防黄得功的动向。”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话怎么说?”李自成一听,立刻打起了精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仿佛一个即将揭开谜底的探险者。
李岩的思绪飘回了攻打北京之前的日子,那时的他们,对建奴充满了轻蔑,就像看待挖人参的奴仆一样,觉得他们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他们以为明朝在辽东屡战屡败,是因为士兵不勇敢,其实是皇帝昏庸、官员腐败的缘故。但亲眼看到关宁军的精锐后,他才意识到,建奴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一击,不能轻易和他们硬碰硬。
他解释道:“前阵子多尔衮在温榆河吃了败仗逃走了,以他的谨慎,肯定会和多铎商量好下一步再行动。多铎这次入关,主要是冲着多尔衮去的,不是我们。”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多尔衮和多铎的了解与判断。
“所以,请陛下放宽心。”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安抚的力量,仿佛能抚平李自成心中的焦虑。
“那李先生提到要防备黄得功,是什么意思呢?”李自成不解地问,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困惑。
李岩的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他解释道:“多铎入关,打乱了明军的部署,让黄得功进退两难。如果他继续和我们纠缠,就会眼睁睁看着多铎在中原横行;如果转头去打建奴,那大名府的包围就解不开了。黄得功现在是左右为难啊!”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黄得功处境的洞察与理解。
“而且,黄得功如果不想被文臣们弹劾,唯一的出路就是寻求一战。所以,请陛下务必小心防范他。”李岩的话语中带着一种深深的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火与硝烟。
李自成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他嘱咐道:“李先生说得对!芳亮,你要好好安抚新招募的士兵,别再惹出什么事端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刘芳亮的信任与期待。
骆文彬虽然心里无奈,但也只能应声答道:“臣遵旨。”他的声音中虽然带着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对李自成的忠诚与服从。
接着,李自成又提到了高杰:“前几天高杰围攻郑州,宁伟泽将军说已经率援军赶去,结果高杰突然撤退了,现在不知去向。”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高杰行踪的疑惑与不满。
说到高杰,李自成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恨得牙痒痒。他想起高杰曾经的背叛与狡猾,就感到一阵愤怒与无奈。但为了大局,他只能隐忍不发。
为了掩饰尴尬,他转而问起刘良佐的消息:“刘良佐那边有动静吗?”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刘良佐的关切与期待。
“还没有确切的消息。”景常浩恭敬地回答,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李自成的敬畏与忠诚。
李自成想了想,下令道:“宗敏,从今天起,各部都要进入警戒状态,派探马密切监视魏县的敌人动向,防止明军偷袭。”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警惕与准备。
“各位爱卿,只要再坚持几天,大名府的明军就会困死在那里!现在是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松懈!”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与决心。
“臣等谨遵圣命。”文武百官齐声应答后,纷纷退出营帐。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渐渐消失,只留下一片寂静与期待。
骆文彬没有和众人交谈,急忙返回自己的营地。他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自从北京之战粮草被烧之后,他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危机感。他的心情沉重,仿佛被一块无形的巨石压着,让他喘不过气来。
回到营地后,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开会,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紧迫与严肃:“刘汝魁、张洪、罗戴恩,你们各自汇报一下今天的情况。”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战场动态的关切与焦虑。
刘汝魁负责新兵招募,他首先汇报:“将军,今天招募了八百名新兵,还有他们的眷属数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