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9章 (第3/3页)

道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户部未来的繁荣景象,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靖江帝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不过,户部毕竟是朝廷机要部门,北廊大学的学生并非官员,名不正则言不顺······得给他们安排个职位吧?”他看向林小风,等待着他的回答。

    林小风眉头一皱,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他思索片刻,便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陛下,臣认为可以在户部内另设一个精算司,专门负责学习和实践这个表格法。这些人才虽然并非官员出身,但他们的能力和学识不容小觑。我们可以从研究院和北廊大学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送入精算司学习实践。”

    然而,书文旭却有些担忧:“陛下,没那么多空缺职位啊,而且也不太合适吧?他们那边的人,嗯······都没怎么正经念过书,怎么做官呢?”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和质疑。

    林小风一听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气。他眉头紧锁,沉声道:“书大人,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给您找来的可都是正经的大专毕业生,他们在术数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个表格法就是他们一起研究出来的,他们的能力和学识可不容小觑。”

    书文旭一听这话,顿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他急忙摆手解释:“林校长,老夫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靖江帝打断了。

    “够了,先别吵了。”靖江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耐烦,“这件事事关重大,需要谨慎行事。朕决定在户部内另设精算司与户部协同工作,由内帑拨银支持。诸卿可有意见?”

    众大臣听到这里,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这个决定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既然是由靖江帝亲自拍板,那自然不会有错。而且,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哪个大臣会反对呢?于是,朝堂上响起了一阵整齐而响亮的附和声:“陛下英明果断,我们大家都没有异议!”

    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仿佛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靖江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决定将会给朝廷带来深远的影响。而林小风则站在朝堂上,目光坚定而自信。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推动改革的成果——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的靖江王朝正在向他招手。

    在靖江朝廷的辉煌殿堂之中,阳光透过精致的琉璃窗,洒落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朝服,肃然站立,每个人脸上都映着对皇权的敬畏和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在这庄严的气氛中,一位年轻的官员,林小风,却显得与众不同。

    他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年纪尚轻,但他的言行举止却透出一股沉稳和从容。此刻,他正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目光在朝堂上扫过,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其实,这事情并不难办。”林小风心中默念,他的声音虽然低微,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只需要按照朝廷的规矩,制定一个固定的流程,稍微训练一下,大家按照流程办事就行了。”他想象着不久的将来,靖江朝廷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官员们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朝堂之上,大臣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他们的话题围绕着北廊大学的学者们展开。虽然这些学者目前还没有官职品阶,但他们的学识和才华却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林小风深知,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他心中暗暗发誓,将来如果北廊大学的学者们有出色的表现,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为他们拓宽升迁的途径。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仿佛每个人都看到了靖江朝廷的美好未来。林小风也趁机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向皇帝禀报自己的事情。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态,然后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陛下,我有一件事情想向您禀报。”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

    皇帝抬起头来,目光在林小风身上停留了片刻。他看到这位年轻官员眼中闪烁着的光芒和坚定的信念,心中不禁微微一动。他示意林小风继续说下去。

    “我自己创办了一所爱靖小学,采用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林小风开始娓娓道来他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成果,“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知识,还能够学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坚定。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对林小风的教育理念表示赞赏。他示意林小风继续说下去。

    “这种新方法已经在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林小风继续说道,“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而且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自己学生们茁壮成长的身影。

    皇帝听后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朝堂上也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决定。林小风紧张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如今,社会的风气已经改变,靖江的视野也已经拓展到了海外。”皇帝终于开口说道,“我们需要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培养未来的人才。你提出的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一试。”

    听到皇帝的话,林小风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陛下英明!”他躬身说道,“为了更好地培养皇孙的能力,我斗胆邀请他来我的学校就读。”

    靖江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皇孙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不能轻率决定。然而,看到林小风坚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笑容,他心中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各位爱卿,你们对爱靖小学的教育有何看法?”靖江皇帝终于开口问道。

    “陛下,据我所知,爱靖小学的教育方法确实有独到之处。”一位大臣躬身回答道,“我的孙子在那里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而且非常懂得孝道。”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林小风的肯定和赞赏。

    “没错,我也听说了。”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爱靖小学的教学质量确实很高,而且对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学校,确实值得我们去信赖和支持。”

    听到大臣们的支持声音,林小风心中的激动之情更加难以抑制。他知道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成果已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支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谢陛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已经达到了高潮。大臣们纷纷表示对林小风的教育理念的支持和赞同,皇帝也微笑着点头表示肯定。林小风站在朝堂之上,感受着这一刻的荣耀和自豪,他知道自己的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靖江皇宫的朝堂之上,金碧辉煌,龙椅之上,靖江皇帝端坐其中,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的百官。朝堂两侧,文武百官肃立,神情各异。此刻,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正是陈曙光,他缓缓走上前来,抱拳施礼道:“陛下,臣以为,让皇孙去外面接受教育,实为明智之举。爱靖小学,虽非皇家学堂,但其教学质量,却是东宫所不及。”

    陈曙光的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他身穿一袭蓝色官服,腰间系着玉带,整个人显得英气逼人。他的双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对自己的话语充满了信心。

    他的话语刚落,朝堂之上便有几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这些官员心中都清楚,如果皇孙去了爱靖小学,那么他们家的孩子,或许也能有机会与皇孙同窗共读,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便退一万步说,林小风真的背信弃义,降低了教学质量,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去找他算账。因此,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在这群附和的官员中,有一个身材瘦削,面容狡黠的官员,他名叫赵明轩。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如果皇孙真的去了爱靖小学,那么他就可以借此机会,与林小风攀上关系,说不定还能从中捞到一些好处。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此时,林小风见形势一片大好,也趁机站了出来,他微笑着向靖江皇帝施礼道:“陛下,请您放心。爱靖小学乃是封闭式管理,宫里和锦衣卫都可以派人去保护皇孙的安全。臣保证,皇孙在爱靖小学,定会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照顾。”

    林小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件事情的自信和决心。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袍,腰间系着白玉带,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经成竹在胸。

    靖江皇帝听了林小风的话,微微颔首,挥了挥衣袖道:“既然爱靖小学如此出类拔萃,那就让皇孙去那里就读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林小风的信任和期待。

    “是,陛下。”林小风点头称是,然后默默地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了。他相信,在爱靖小学的教育下,皇孙一定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朝堂上的秩序恢复了正常,靖江皇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议题讨论。他微微皱眉道:“我昨天接到兵部的报告,说海船已经准备妥当,水军也招募整备完毕。海外的使团也在京都逗留了一段时间了。等我们的船队启航后,他们也会随船回国。”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海外贸易的期待和重视。靖江国虽然地处内陆,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这次派遣船队出海,就是为了与远方的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为靖江国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大理寺卿洪城闻言,连忙上前一步道:“陛下,我们已经准备妥当,礼单也已经拟好了。但是,我们还在等待户部的拨款。这已经等了一个多月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和不满。显然,这件事情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靖江皇帝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书文旭:“书大人,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询问和不满。显然,他对户部的拖延感到不满。

    书文旭连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陛下,大理寺提交的礼单总价高达五十万两。臣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对礼单价格的不满和质疑。他心中清楚,这些海外小国虽然与靖江国有着贸易往来,但毕竟没有向靖江国称臣纳贡。因此,他觉得没有必要对他们如此慷慨。

    “书大人此言差矣。”洪城反驳道,“这些钱本来就是从他们身上赚来的。如果我们怠慢了他们,那我们靖江的面子往哪里放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执着。他心中清楚,这次海外贸易对于靖江国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因为吝啬一些小钱而得罪了远方的国家,那将会给靖江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两个人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靖江皇帝的决定。靖江皇帝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思考着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他的心中清楚,这件事情关系到靖江国的未来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他必须慎重考虑每一个细节和可能性。

    在靖江皇宫的宽敞议事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金丝楠木制成的地板上,映出一片片金黄色的光影。殿内的空气似乎因为这阳光而显得清新而明亮,但此刻,气氛却有些紧张。

    林小风,一个年轻而精明的官员,此刻正站在殿下,他身穿一袭青色的官袍,腰间束着一条玉带,显得精神抖擞。他的眼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鼻梁高挺,给人一种坚毅果敢的印象。他微微颔首,声音不大却坚定有力:“陛下,我认为书大人说得有道理。”

    这句话一出,殿内原本低声交谈的官员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林小风的身上。洪城,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官员,此刻眉头紧锁,他看向林小风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满和疑惑:“林大人,你这么说似乎有点偏袒他们吧?一两千两银子岂不是像在打发乞丐一样?如果传出去的话,别人会说我们靖江连待客之道都不懂!那我们的面子往哪里放呢?”

    洪城的话音刚落,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然而,林小风却不为所动,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洪大人所言极是,但请听我一言。”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靖江现在接触的这些国家既不向我们称臣也不向我们纳贡。而且海外文化和我们靖江的文化完全不同,加上路途遥远。所以我们向他们称臣纳贡并没有什么意义,老规矩在他们身上并不适用。”

    林小风的话让在场的官员们陷入了沉思。他们纷纷回忆起与海外使团的交往经历,确实如林小风所说,这些国家与靖江的文化差异极大,且对靖江并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

    书文旭,一个年长的官员,此刻也开口了。他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嗯,一千两银子确实有点少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对林小风观点的认同。

    然而,林小风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继续说道:“陛下、各位大人,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商业伙伴才对。我们是去和他们做生意的而不是去施舍他们的。如果我们继续慷慨解囊的话,恐怕他们会变得更加贪婪。‘升米恩斗米仇’啊!将来他们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最终给我们带来麻烦!”

    林小风的话让在场的官员们感到震惊。他们从未想过要从商业伙伴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海外使团。然而,细细想来,林小风的话确实有道理。他们与海外使团的交往确实更像是一种商业活动而非政治交流。

    不等洪城开口反驳他,林小风就转向靖江皇帝说道:“陛下,在我们靖江,他们已经受到了很好的款待。如果我们想和他们做生意的话,过分慷慨只会给我们带来后患。强大的人自然会受到尊重!这与是否送礼无关。”

    靖江皇帝听了林小风的话后,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靖江朝廷的财力有限,无法像过去那样对海外使团慷慨解囊。同时,他也明白林小风的话有道理。这些海外使团并不是靖江朝廷的臣子,而是商业伙伴。他们应该通过商业活动来建立关系而非政治交流。

    “你有什么想法吗?”靖江皇帝终于开口问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对林小风观点的认可。

    “我想从阳曲县挑选一些特产然后向户部报备,”林小风回答道,“我们与老外交流需要找到共同点,带他们四处参观,展示我们靖江的国力。具体的内容可以与洪大人商议。”

    靖江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知道林小风的建议既考虑了节省开支的需要又考虑了展示靖江国力的需要。同时他也相信林小风能够与洪城商议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确保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那好你们回去商议后尽快给我一个章程。”靖江皇帝挥了挥手示意退朝,“今天就到这里吧。”

    ······························

    散朝之后,夕阳的余晖洒在皇宫的金砖玉瓦之上,斑驳的光影交织成一幅瑰丽的画卷。林小风身披官服,步履匆匆地向东宫赶去,他的步伐虽然急促,但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他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与担忧,心头的那份不安如同乌云般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轻松。

    他已经整整两日未曾上朝,更别提见到那位平日里与他关系颇为密切的太子了。这种异常的沉默,让林小风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与不安。他深知,皇宫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牵动着无数的神经,而他,作为一个忠诚于皇室、心系天下的臣子,更是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如今,皇孙的入学事宜已经安排得井井有条,林小风急切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太子。他想象着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喜悦与欣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然而,当他真正站在东宫的大门前时,那份喜悦却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所替代。

    东宫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和木质的清香。林小风随着侍女的脚步,穿过了曲径通幽的回廊。那回廊两旁,种满了各色花卉,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艳。然而,林小风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会面之上。

    书房的门前,林小风停下了脚步。他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了太子李德贤的声音,那声音严厉而急切,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林小风的心头不禁一紧,他知道,里面正在发生着什么。

    “你怎么连背书都背不下来?!你爹我三岁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了!”李德贤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着,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紧接着,书房里响起了皇孙李凌珏的哭声,那哭声稚嫩而凄切,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无助地哀鸣。

    林小风站在门口,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心想,这太子殿下在教育孩子方面还真是演得入木三分啊,连他都自愧不如。然而,这笑声很快就被他压了下去,他知道,现在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他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书房内,灯光昏暗而柔和,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然而,这宁静与温馨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打破。只见李凌珏坐在小几前,还在不停地大哭着。他的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滑落。而旁边站着的李德贤则是一脸冷峻,手里拿着一根小棍,眼神中闪烁着愤怒和失望的光芒。

    看到这一幕,林小风的心头不禁一紧。他急忙走过去,一把抱住了还在大哭的李凌珏。那小小的身体在他的怀里颤抖着,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都倾诉出来。林小风轻轻地拍着皇孙的后背,温柔地安抚着他。

    “太子殿下,你这是干什么啊?”林小风转过头来,对李德贤说道。他的声音温和而谦逊,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

    李德贤看着林小风,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放下了手中的小棍,走到一旁坐下。那眼神中的愤怒和失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疲惫。

    “老林啊,你不知道啊。”李德贤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啊,教他枪法他不学,教他学问他也学不会。我实在是没办法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和颤抖,仿佛要将所有的辛酸都倾诉出来。

    林小风听了这话,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同情和怜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