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4章 (第2/3页)

    ································································································别过公主,林小风跨上骏马,疾驰直奔北廊坊。阳曲县的各项安排已委托他人妥当处理,唯有李德贤这边,他还需亲自交代几句,之后便可扬帆启航,奔赴新的职务所在地——长江。抵达太子日报社,李德贤热情迎接,林小风感慨道:“李兄,我即将远行,特来向你告别。”

    林小风环顾四周,发现外出采访的记者们已尽数归来,个个看上去精神饱满。他远远地看见杨白溪,微笑着打招呼:“小沈,这次出去有何收获?”杨白溪回答:“林大人,张家对我们盛情款待,但当我们询问具体细节时,他们却一无所知。新稿件已完成,揭露了张家奢靡无度、意图收买记者的情况。”周围的记者们听闻此言,皆面露愤慨之色。

    林小风见状,提高声音,正色道:“诸位辛苦了,此事不宜再深入挖掘,先前的稿件全部废弃,我们需要重新构思创作。”记者们听后纷纷站起,面露质疑:“林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您让我们这样做的吗?”林小风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耐心解释:“我知道诸位都有鸿鹄之志,但此事非你们所能轻易涉足。报社初创,根基未稳,行事需谨慎。你们以为是在做好事,但很可能牵涉无辜。在行动之前,我们必须深思熟虑。”

    李德贤扯了扯林小风的衣角,低声嘀咕:“老林,何必如此较真?”林小风似乎并未听见,继续道:“今后一段时间,朝堂政事暂且避而不谈,只关注民生新闻。遇到不平之事,也要量力而行。民生之事无小事,希望大家尽心尽力。”

    记者们听后,个个垂头丧气,感到报社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林小风见状,微笑着安慰他们:“大家不要气馁,任何事业都需要一步一步来积累。日后定会有新的机遇。太子视你们为朝廷栋梁,只有深入了解民情,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杨白溪犹豫地举手发言:“林大人,我有一事相求。”林小风问:“何事?”杨白溪答道:“食堂的汤能不能改进一下?现在就只有盐水,实在难以下咽。”林小风听后愕然,疑惑道:“不是每天都有鸡蛋汤吗?”杨白溪苦笑着摇头。

    林小风转头怒视李德贤,质问道:“你怎么如此吝啬?”李德贤尴尬地解释:“为了节省成本,我让如花减少了鸡蛋的使用,甚至连盐也尽量节约,毕竟报社运营艰难。”林小风听后叹了口气,对众人承诺:“大家放心,食堂的问题我一定会解决。吃不好饭,又怎么能专心工作?”

    林小风拉着李德贤走进食堂一看,果然只是一锅清水,连一点淀粉都没加。林小风摇头苦笑,对李德贤说:“真是个狠人,连鸡蛋汤都不舍得放鸡蛋。”李德贤尴尬地无言以对。

    林小风转身对众人宣布:“食堂的问题,我一定会尽快改善。请大家安心工作,我会处理好这个问题。”记者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林小风于是与李德贤商量如何改善食堂伙食。此事虽小,却关乎人心安定,不可不慎重对待。

    他召来厨师如花,厉声命令:“从今天起,鸡蛋汤里的鸡蛋量必须加倍!你听明白了没有?”如花一脸迷茫,反问:“如果不放鸡蛋,加倍也是不放鸡蛋啊?”林小风瞪眼怒视,如花吓得连连应承。

    李德贤在一旁感叹:“老林啊,我知道他们待遇不高,但成本控制确实不易。如今增加了这么多记者,外派费用高昂,现在已经亏损严重,我口袋里实在没钱了。”他请求向林小风借钱,等广告费到账后再偿还。林小风断然拒绝,严肃地说:“做生意不能这样,哪有赔本经营的道理?”

    他指着如花问:“你是怎么分配饭菜的?”如花举起大勺示意。林小风皱眉,大声责备:“你这样分饭,怎么可能公平合理?待我来教你!”说着,他夺过大勺,挥舞之间,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经过这一系列整顿,林小风心中稍感安稳。只要不出意外,明日卢思南手持新铸的尚方宝剑,率领队伍启程。长江那边的具体情况尚未明晰,只盼派遣过去的人员能少惹是非。朝廷上,大臣们受报纸的激励,行动积极了许多。首批筹集的粮食不足两万石,已经开始陆续运往长江。如果选择陆路运输,或许还能赶在林小风之前抵达。

    ················································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林小风却辗转反侧于床榻之上,难以寻得片刻安宁。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千丝万缕的挂念如同藤蔓缠绕心头,令他无法入眠。回溯近日种种琐事,历历在目,京畿事务虽已安排妥当,林桃花等家眷也安然回到了阳曲县,而太子的亲朋好友亦承诺多方关照。然而,那神秘莫测、如雾中之花般的汉江王,始终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疑云。他曾遣派密探深入调查,但时日已久,至今仍无任何消息传来,联络也随之中断。林小风绞尽脑汁,竭力揣摩其人,无奈如同坠入迷雾,头昏脑胀,痛楚难耐。

    罢了!或许应该尝试与陆玄芯继续书信往来,也许能从她那里获得意外的线索。只是此刻,他的文思似乎干涸到了极点,犹如枯井一般,再无半分灵感可撷取。无可奈何之下,林小风决定借助词曲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就在这时,灵感仿佛破晓前的一道曙光,骤然照亮了他的心房。林小风急忙起身,取来纸笔,在幽暗的烛光下静默地挥毫泼墨,笔尖流淌出这样一行字句:“余烘干了沉寂,悔之太冲动。”笔落瞬间,他满意地抚平纸面,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坚信这封饱含深情与自省的信笺,定能触动陆玄芯的芳心。

    接着,他又继续写道:“余已摒弃了沉静,追悔当初鲁莽。”待整篇书信完成,林小风得意洋洋地轻弹信纸,心中暗想:此番以真心化作的文字,焉能没有回应?纵使山高水长,亦要将心意送达彼岸。如此用心之作,又怎能空手而归呢?

    ················································

    次日黎明时分,晨光初照,林小风已梳洗完毕,与一众婢仆共进早膳,其中自然少不了伶俐的林桃花等人。前一日,林府的仆役们在林小风的大方赠予下,得到了丰厚的遣散费,感激涕零地离别而去。尽管林小风并不擅长家务琐事,但幸得林桃花精明能干,持家有道,因此林府对待下人宽厚仁慈,工钱虽非京城顶尖,却也绝不苛刻,工作时间合理,并且主仆之间并无骄横之气,加之膳食丰富可口,故而仆人们都舍不得离开。最终,在林桃花苦口婆心的劝慰之下,众人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早膳还未尽享,卢思南携带着数人步入庭院,一眼看见林小风便递上新铸的剑。林小风接剑抽出,仔细审视,不禁长叹一声。这把新剑相较于原先那把,品质明显下降许多,若仅以外形而言,甚至觉得还不如将断刃简单焊接更为合适。新剑失去了昔日锐利之气,其纹理与之前大相径庭。卢思南见状,立刻解释:“大人,铁匠称他的技艺有限,此剑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况且由于工期紧张,剑尚未铸造完善,未曾开锋,材质显得脆弱,不适合实战使用。”言外之意,海云皇家的锻造技艺远胜阳曲县的手艺。

    林小风听罢,只能无奈地点头接受现实,将剑重新收回剑鞘,淡然说道:“既然如此,暂且就当作是一种礼仪用具吧,待日后有机会再行重铸。”随后,林小风的目光转向周志伟,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周大师,许久不见,听说你生活过得不错?”周志伟听闻此话,内心忐忑不安,强挤出笑容回应:“还过得去,过得去,林大人过奖了。不知大人找我来有何吩咐?”周志伟这一路上一直惴惴不安,夜间被卢思南唤醒后匆匆赶往京城,至今仍对具体详情一无所知。

    林小风缓步走到周志伟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调侃道:“何须这般客套,咱们都是阳曲县的人,叫我一声老爷即可。你是不是不愿意把我当自己人看待呢?”周志伟一听,惶恐之下连忙改口:“老爷好!小人不敢怠慢!”林小风满意地点点头,告诉他:“不必担忧,今天叫你来并没有什么大事。我要带你一同前往长江任职,你既有编排戏剧的才华,又擅长经营酒楼,我到了长江后恐怕会感到寂寞难耐,正需要你这样多才多艺的人助阵。到了那里,你可尽情施展你的才艺,为我增添些新鲜玩意儿。”

    周志伟听到这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捋着胡须笑道:“原来老爷才是我的知音!能得老爷赏识,周某死而无憾矣!”周围的人听闻此番恭维,皆投以鄙夷的眼神。周志伟贼眉鼠眼地从怀里掏出一条布条,恭敬地呈给林小风:“老爷请看,这是我新研制出来的物件。”林小风接过布条仔细端详,只见它看似平凡无奇,于是问:“这是什么东西?”

    周志伟大胆地低声透露:“草民唤它为腿环,女子佩戴在大腿之上,能够大大增强魅惑力。老爷或许不知道,醉月楼如今……”他言语间暗藏玄机,让在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